- 通信教科 乐在其中:李乐民传
- 张娜 王晓刚
- 1141字
- 2021-12-16 17:30:00
博士父亲的无形影响
李乐民的父亲李庆贤生于1902年,是我国知名的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他对李乐民的教育,行胜于言、潜移默化,对李乐民的成长、喜好以及人生选择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1-4 1945年,李乐民(中)随父亲李庆贤(左)参加东吴大学毕业典礼(李乐民供图)
李庆贤于1916年考入东吴大学。毕业时,以一等成绩被接纳为国际斐陶斐荣誉学会[9]会员(每届1—3名),并留校任教多年。1928年,获得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奖学金,进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攻读学位,在孔兹(J.Kunz)教授的指导下研究低温下磁铁矿晶体的磁性,1931年获得了博士学位。
低温下磁铁矿晶体磁性的研究是一项承前启后的创造性工作。在李庆贤之前,D.Weiss和R.W.Miller观察到四氧化三铁的比热在-155℃以下发生急剧增大的现象。为了研究这个现象的原因,李庆贤做了大量的精细实验,发现了磁铁矿石在低温条件下磁性的突变现象。
李庆贤提出了磁对称性改变的新见解,也是首次从实验上观测到感生磁各向异性在相变点的磁场冷却效应。他把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发表在1932年6月美国《物理评论》杂志第40期,为当时国际物理学界所公认。
苏联著名磁学专家冯·索夫斯基在他所著的《现代磁学》中,引述了李庆贤的研究发现,肯定了他所得出的结论。日本物理学家、磁学专家近角聪信教授在其所著的《磁性物理》中指出,李庆贤是观察到“通过磁冷却效应的第一人”。
李庆贤的论文引发了国际上许多学者对低温时磁性研究的兴趣,为现代磁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李庆贤的研究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作出的,但在其后30余年仍然受到国际磁学界的重视。20世纪60—70年代的许多磁学专著或磁学物理学著作都将李庆贤的发现作为一项重大成就加以叙述。
博士论文答辩后,李庆贤谢绝了孔兹教授的聘请,如期回国。1931年,李庆贤任东吴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对东吴大学物理系的发展、国家物理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教学中,李庆贤总是深入学生中了解学习情况,耐心辅导。学生们见他毫无系主任和教授的架子,都愿意向他请教。虽然李庆贤操着一口带吴语味的普通话,但南京甚至苏北的学生从未感到语言隔阂。
他还强调系内教师学习外语的重要性,甚至亲自安排时间为青年教师上英语课。处理系内事务,他常常责己严、待人宽,处处以身作则,艰苦朴素、乐于助人,因此深受师生爱戴。
他一方面极为关注中国现代物理学、特别是磁学领域的成就,另一方面也乐于把自己所学都奉献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上。他为给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物理科学和教育人才颇感欣慰,年过八旬,他还将自己每年讲课的笔记整理成《大学物理自学丛书·力学》出版。
1982年12月,在中国物理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会上,对从事物理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科学家颁发奖章和荣誉证书,李庆贤是全国65位获奖者之一。同年,江苏省物理学会向他颁发了荣誉证书,表彰他从事物理工作57年的辛勤劳动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