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临证古今通论:杂病分册
- 刘立公 黄琴峰 胡冬裴主编
- 707字
- 2022-04-24 11:28:41
【辨证取穴比较】
本病多由虚劳所致,在八纲辨证中属虚证,古代尤以虚热为多见,涉及文献共15条,穴位12个,合20穴次,其中上背部共10穴次,占虚热总穴次的50%,十分突出,常用穴为百劳、四花患门、肺俞等。如《医学纲目》谓:百劳、肺俞治“虚损盗汗劳热”。《针灸逢源》载:灸“四花穴”,“再灸膏肓二穴”,治疗“骨蒸寒热”,“盗汗潮热,烦躁咳嗽吐血等证”。《医学入门》称:患门治“潮热盗汗”。此外,古人还取阴郄与外关,以清热止汗。如《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记:阴郄治“盗汗,小儿骨蒸”。《针灸逢源》道:外关治“伤寒盗汗热难捐”。
古代本病亦有与风、寒相关者,但仅2条。《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其中“憎风”与“恶寒”相类,故与寒相关)。《痧惊合璧》云:“脉闭惊症:今有小儿眠睡,身上出冷汗,觉醒不出,饭食少思,此因中风,冷热不匀,先用银器皿煎汤洗浴,乳上离一指一火,脐左右下俱离一指三火。”(其云“中风”,故与风相关)总的来看,本病还是以虚热为多。
现代也有采用辨证取穴者,如冯清云等治疗盗汗,针刺脾俞、肺俞、肾俞、合谷,按虚实施补泻,阴虚加复溜,血虚加心俞、膈俞、血海,阳虚、气虚加关元、气海,气阴两虚加足三里、三阴交、复溜,里热加大椎、曲池、天枢、上巨虚,湿热加阴陵泉、丰隆,瘀热加大椎、曲池、心俞、膈俞、血海,营卫不和加曲池、风池。可见现代的辨证分型比古代更加丰富,不仅有虚热型,还有其他虚证与实证类型,此可能是古代本病以肺痨为多见,而现代多由其他疾病引起之故;同时,现代对各型的取穴也更为明确,此与古代亦不同。古、今的辨证治疗,何者为上?尚待临床实践加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