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在日本(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
- 邢永凤 李月珊
- 759字
- 2022-04-14 15:16:08
第一章
日本的孔庙
所谓的“庙”,原本是指祭祀祖先的宗庙。古代中国人的生死观中,人的魂魄在归天成神之后,会回应生者对其的追念祈祷,重新返回这个世界。庙之所以被建在远离墓地的地方(即庙与墓的二重制),正是因为人们拥有与死亡这一事实相悖的、灵魂不灭的愿望。(1)以死者崇拜为起源的宗庙祖灵信仰,后来也被纳入了儒教的框架体系之中。如《孝经》中讲明:人们对宗庙表达敬意,为的是不忘怀去世的亲人。而祭祀孔子之灵的庙——“孔庙”的出现,起初也是出于对先师孔子的追念,后来随着儒教地位的提高,具备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象征意义。
孔子去世于公元前479年。翌年,鲁哀公在孔子的故居建起了庙宇,安排管理者进行了祭祀——这是孔庙修建的起源。当时孔庙的建筑物仅有三间,其中陈列有孔子生前爱用的“衣类、冠、琴、车、书”等物。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到访鲁地时前去参拜孔庙,以太牢(牛、羊、猪)祭祀孔子。此举开启了帝王尊崇孔子的新篇章。后来,儒学在西汉成为官学,孔庙的建立和修复成了国家的重要政策。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朝廷下达诏书,要求各郡县建立学校并祭祀孔子。唐贞观元年(627),朝廷下令全国各地的学校都要设立孔庙。官立学校中除了祭祀孔子,还祭祀颜回等孔门弟子及后世的儒者。学校教育设施与孔庙逐渐形成一种组合,所谓的“庙学制”逐步成熟。(2)宋、元、明、清时期,孔庙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日本,孔庙也被称为“先圣殿”“孔子堂”“圣庙”“圣堂”等。(3)日本孔庙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儒教在日本的发展过程及特色。儒教经典与相关理念在古代日本律令制国家的建设中得到采用,此后儒教文化源源不绝地从中国传入日本,逐渐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儒教。日本孔庙的变迁与日本儒教的命运紧密相连。本章将对日本孔庙的历史进行整体性考察,并试图由此来把握日本儒教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