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时装买手的关联部门

时装买手涉及的相关部门较多,因此,买手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特别是每个部门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特点,了解相关的职业特点有助于买手更好地与相关部门联络工作。

1.设计部(设计师)

(1)关联度

设计师是买手最紧密的伙伴。买手与设计师之间沟通最多的是产品设计上的问题。对于绝大多数的设计师而言,自己设计出来的产品肯定都是好的,都是应该受市场欢迎的。所以,买手需要从市场的角度,提供些客观的反馈。还有就是制定产品的开发时间表等。

(2)沟通技巧

如果是自有品牌,则是和公司内部的设计部沟通;若是代理他人品牌,则买手是和公司外部的设计师沟通。从实际情况看,企业内部的沟通通常是直接的及批判式的。有些像和家人说话,都很直白,甚至不太顾及他人情绪。所以,这种沟通的情感伤害比较重。如果是对外沟通,通常大家会比较注意沟通方式。

不过,如果要有效沟通,无论是对内对外,特别是对于设计师这类个性比较强的人而言,买手还是应该注意沟通方式。买手需要认清自己的角色,不要把自己当作能够指导设计师工作的“设计师”,而应是一个代表消费者的市场型工作人员。买手对设计师提出的任何改动意见,都应基于市场的要求,而不是自己对设计的感觉。

2.生产部(工厂)

(1)关联度

买手的另外一个重要合作部门是生产部。对于自有品牌来说,和工厂的沟通都是经过生产部进行的。这个部门决定着最终买手的进货价格、货品交期与产品质量。如果是代理品牌,买手通常不会和工厂直接接触。对于代理小型设计师品牌的买手店,这类工作通常也由设计师代劳完成。如果是买手自己直接从工厂进货,那么涉及的工作就会复杂许多,从原材料采购,到谈判价格、交期、质检验货,都需要自己亲力亲为。

(2)沟通技巧

和生产型工作人员沟通的技巧,与同设计师的沟通技巧很不一样。设计师大多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有良好的人文修养。生产部和工厂的工作人员,大多是通过长期一线操作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技术型人才。和他们沟通,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说话需要简洁明了,特别注意不要讲太多空泛的道理(品牌文化这类话题)。生产人员主要关心技术问题、价格和货品交期,因此与他们沟通,需要务实、简单、直接。

现实生活中,工厂最常出现的问题是答应的交期不能按时交货;承诺的价格签订合同后又涨价;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难题。客观地说,下单后在工厂出现意外是不足为奇的事情,比如说技术问题。有时候,工厂做样衣做得很顺利,但是到大货生产时,却又会碰到新的技术难点。从技术层面来说,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即做一件成品,与批量做一批成品,所涉及的技术是有差异的。另外,工厂采购的原材料没有准时到货,或者货品出现质量问题;工人突然离职,或者工人罢工,都可能导致订单的交货问题。所以跟单员的素质和能力很重要。也因此,买手需要经常下工厂了解情况。

3.销售部(销售代理)

(1)关联度

对于自有品牌而言,买手负责商品企划及商品日常的管理(货品调配、促销安排等),销售部则是具体负责销售渠道开发(到哪里卖)以及店铺日常销售运营的。在一家公司内部,设计师、买手、销售部常常是矛盾体。销售部销售不好时,习惯于责怪设计师的设计有问题,或者买手的商品企划和买的货品有问题;而设计师则认为销售部的能力不够,认为“如果货品很好卖,还要销售部干嘛?”等。

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说,一个企业内部有合理的矛盾,并不一定是坏事。矛盾从某一角度而言,是保证企业能平衡运营的一个方式。这就好比无论是太左还是太右都不好,就因为左右都存在,事物才能保持平衡的发展。当然,工作中的矛盾有时也确实会影响人际关系。作为一个有职业操守的买手,应该注意到工作中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千万不要把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反对意见看作是对个人的反对,学会处理问题对事不对人。

如果是经销商品牌型买手,有时候和品牌沟通的成败依赖于品牌的销售代理人或者代理公司。这个在欧美的中小型设计师品牌比较普遍。欧美的中小型设计师品牌通常会委托一些专业的销售代理人和公司帮自己拓展渠道。这些销售代理会帮设计师寻找潜在的买家。在这样一种关系中,销售部成为买手的供货代理人。

(2)沟通技巧

相对而言,在3个部门——设计部、生产部与销售部中,销售部应该是最善于与人沟通的。因为他们的工作就是要依靠自己的沟通去完成销售工作。对于有经验的销售人员来说,他们很懂得如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所以,与销售员打交道,买手应该注意的是如何不受他们主观引导,客观地去看待事物的本质。

买手沟通技巧要点

“沟通技巧”对于买手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如前文所述,买手这个部门会涉及与多部门沟通的经历。比如与设计部沟通商品企划的事情;与生产部对接大货生产与成本控制的工作;与零售终端部对接促销设置的事情;与财务部对接预算的工作。但这项软技能在现实中经常被忽略,而实际上不恰当的沟通方式会大大降低沟通效率。

那么对于买手来说,具体沟通时,除了一般的沟通技巧(比如肢体语言、表情、表达方式等),还有哪些特别的细节需要注意呢?

①摆事实,讲道理。不要把内容停留在“我感觉”上。

在现实的职场中,同事之间就某个问题有不同的观点是很正常的。但是,大家表达观点时,应该要提供充分的理由。一个人的发言如果只有观点没有依据,是很难让人信服的。比如,如果你说:“(某件衣服)好丑!”那么衣服究竟丑在哪里呢?请具体呈现相关的依据。

②说话内容要尽量具体。尽量避免使用抽象的、主观性的词汇。

买手经常要分析为什么某款产品会成为畅销品或者滞销品。但有的买手在表述时,会说些非常主观的词汇。比如,“为什么这款衣服会卖得好呢?因为它很显年轻(或者气质、气场)。”这种分析等于没有分析。什么是“显年轻”?什么是“显气场”?什么是“显气质”?这些词汇都太主观了。10个人可能会为这些词汇定义10个不同的含义。在这个语境里,更加可靠的方式是针对产品的物理属性进行分析,比如可以这样表述:“这个色彩是高明度的浅蓝色,这是一种让人感觉平和的色彩,比较符合中国人的穿着习惯。而且价格99元,也符合我们目标群体的购买力。因此它会卖得很好!”

③一次性把话说完整。不要碎片化发言。

自从微信诞生后,它成了一个几乎必备的工作沟通工具。微信确实让大家的沟通方便了很多,但它也破坏了许多原本良好的沟通习惯。比如,当我们在电话里说一件事时,我们会一次性把话说完整,听的人也能立刻明白你在说什么。但是在微信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如下的对话:

甲:“在吗?”

过了5分钟,乙看到了,回复:“在。”

甲过了10分钟,看到了,回复:“有件事问下你。”

乙:“说。”

甲:“请问。”

甲:“你知道?”

甲:“哪里有女装加工厂?”

乙:“?女装加工厂很多。你要哪类?要干嘛?”

……

因为微信大家不是时刻在线,等大家彼此看到后再回复,很可能1个小时已经过去了,但这种现象在微信上很普遍。其实这么简单的对话原本可以用很简单的方式来解决:

甲:“你好,×××。请问你那里是否有什么中高端针织女装加工厂资源?最好在×××地区。我们需要加工一批单量在100件左右的针织衫。”

就这么一段话,可以具体说明自己需要什么定位的,什么品类的工厂资源,以及对地理位置与单量的要求。这样对方推荐工厂目标也很清晰。之前的诸如“在吗?”“请问”“你知道”等碎片式发言都是降低沟通效率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