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环境污染相互作用的机理与实证研究
- 姜太碧等
- 1080字
- 2022-07-28 20:44:10
1.4 研究方法
由于本课题是基于实证的研究,因此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通过构建计量模型来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基于一般均衡的联立方程回归。
本课题建立一般均衡模型,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联立方程模型,模拟和估计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共同治理环境污染的相互作用机制。具体地,本课题在方法上较为创新地提出了用劳动力流动指标来衡量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诉求。通过将公众诉求引入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共治环境污染的一般均衡模型,能够补齐已有研究中的短板,即已有研究的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共治环境污染模式中,始终存在难以客观衡量公众诉求的难题,从而使三方共治变为政府与企业的共治。实践证明,缺乏公众参与的环境污染共治,最终会使公众的利益无法得到体现,也无法建立真正有效的环境污染共治体系。
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环境污染的这一课题,需要同时考虑到这三方两两如何相互作用,更需要考虑到三方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如何达到均衡,即如何使三方均各得其所。于是,这就需要在理论上将三方同时纳入模型,不仅考虑两两局部均衡,更要考虑三方的一般均衡。本课题首先细分了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两两局部均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般均衡模型来模拟和估计三方之间的互动与制衡关系。因此,本课题所使用的一般均衡分析和联立方程的估计方法适当且有效。
第二,基于以公众诉求为中心的计量回归分析。
本课题使用劳动力尤其是高素质劳动力的流动作为指标来衡量公众对于环境质量的诉求。公众可以选择远离污染源或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居住,其结果表现为劳动力尤其是高素质劳动力的流失,并进一步地引起地方政府增值税等税费收入降低,以及对商品房的需求降低和商品房价格下降等。而地方政府观察到劳动力因污染发生的流动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声誉,促使地方政府不得不采取更为有效的环境污染治理措施。而企业观察到高素质劳动力的流失,不得不为了企业的利益采取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以留下人才,这也在客观上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来改善环境质量。因此,劳动力尤其是高素质劳动力的流失,形成了两股力量:一股力量通过公众劳动力流动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声誉进而影响政府的环境决策;另一股力量通过劳动力市场影响企业的污染行为。当然,企业的工资水平也影响着劳动力的流动;企业通过缴纳税金也具有了与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讨价还价能力,即影响政府的环境决策。此外,政府的环境决策还受到公众诉求的影响。因此,将公众诉求显性地表达出来,就能形成政府、企业、公众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利益关联系统,直至均衡。一般均衡模型正是基于以上考虑进行构建和模型估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