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知识学习手册:以案普法版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954字
- 2022-07-29 17:08:04
6.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随着司法改革大刀阔斧的进行,领导干部在其工作中也越来越重视法治思维的运用,其法治思维主要体现在合法性思维、程序性思维、规则性思维、权责性思维、权义性思维几个方面。
(1)合法性思维要求领导干部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具体来讲,领导干部要带头守法。这就要求领导干部,首先学习国家法律法规,了解国家对于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法律规定,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合法性思维还要求领导干部不能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党和国家赋予领导干部权力,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合法性思维要求领导干部做到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不能滥用权力,危害人民利益。
(2)程序性思维是领导干部树立法治思维的第一要义。在法治国家的建设中,我们应当追求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统一。程序性思维首先要求讲求程序正义,而这里所说的程序正义是指领导干部按照程序的规定办事,作为领导干部,要知道不仅违反实体法规定是违法行为,违反程序性规定同样会受到惩罚。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必须坚持程序性正义,做到程序公正、合法、合理。
(3)规则性思维要求领导干部带头遵守规则。规则存在的目的是告诉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规则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和指导性,领导干部树立法治思维,就要自觉遵守规则,为他人遵守规则树立榜样,进而维护规则的稳定性和可执行性。
(4)权责性思维是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领导干部在履行工作职责时享有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某种权力,但是这种权力的行使并非无节制、无限度,法治思维指导下的权责性思维要求领导干部按要求履行职责,否则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5)权义性思维要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进行判断。权利和义务是法律最基本的要素,任何人的行为都要以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作为行为准则,领导人员具备法治思维时,应综合权利和义务进行判断,考虑该行为是否为履行权利,或是否违反了其应尽的义务,经过判断后作出符合权利义务规范的行为。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否具有法治思维已经逐渐成为判断一个领导干部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各级领导干部应加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思维,并按照法治思维的内涵指导自身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