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精神分析学家克莱因认为,为了保护自己,弱小的婴儿分裂了自体与客体[1],将自体中好的部分与坏的部分分裂开,将客体中好的部分与坏的部分分裂开,这种心理操作能暂时保护好的部分,其代价是自体的不完整,以及对外界偏执的态度。类似地,由于原生家庭中存在的或多或少的病理性问题,以及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诸多适应不良的心理防御机制,大部分人会有“我不够好”的感觉。整合的愿望潜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我们渴望将那些分裂的部分重新整合,让自己变得完整;我们渴望修复潜在的心理缺失和心理创伤,得到心理的成长和完善。

2014年我开始在“知乎”上回答一些网友心理方面的提问,这些网友在人际、恋爱与性、情绪、自尊等方面有着持久的困扰,这些困扰是成长中的自我所面临的问题,只是因为没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以及对于心理问题的病耻感,他们只能靠自己来面对和消化。让我惊讶的是,在有些情况下,当了解到问题的原因,能够带给他们极大的安慰与释放。所以,在我的回答下面经常会收到这样的留言:“压抑了那么久,终于知道了自己的情况,谢谢你”;“看到这些,感觉世界一下子明亮了很多,以前困惑自己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现在我明白原因了”;“自从您回答了我的问题之后,已经半年多了,我再也没有做那些让我痛苦的梦,一次都没有……”网友们积极的反馈让我更加相信文字的治愈性力量,当某种深层的情感通过文字得到共鸣,当某个困扰已久的心结被人看到,当某种无法接受的症状找到原因,我们能够感受到知识性理解所具有的价值。

不过,精神分析流派往往会贬低知识性理解的作用,比如,弗洛伊德曾经在《“野蛮”精神分析》一文中明确地否定知识性理解的作用。他写道:“病态的因素不是他对自身的无知,而是他内心的反抗,这才是无知的根源。最初是它们让这种无知存在的,现在它们仍然保持着这种无知,治疗的任务在于与这些抵抗做斗争。告诉病人他因为压抑而存在着一些不知道的事情,这只是治疗的必要准备之一。如果对接受精神分析的病人来说,有关潜意识的知识就像没有精神分析经验的人想象的那样,那么听讲座或读书就足以治愈他。然而,这些措施对神经症状的影响,就像在饥荒时期分发菜单卡对饥饿的影响一样。”虽然我们不能拔高知识性理解的作用,也无法否认内在抵抗的真实存在,以及这种抵抗的强大力量,但知识性的理解能够带来情感上的共鸣,促使更多的探索与反思,这为进一步的自我疗愈打下基础。精神分析需要为那些寻求情感共鸣与知识普及的大众提供支持,而不能关起门来,局限于病理状态的专业性帮助。

在本书中,我将某些在“知乎”上得到较高认同的回答,以及心理咨询临床实践中总结的心理成长文章集结成书,围绕人际关系、亲密关系、情绪情感、自尊、人格成长这五方面的心理主题,去探索某些心理问题背后的形成原因、心理动力学因素和改善的思路。精神分析注重理解过去经历对当前问题的影响,探索父母的人格与孩子的相互作用,觉察未意识化的心理成分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一个人的内在客体关系与外在关系的相互影响,这些内容的知识性理解有助于让人从各种心理抑制与心理冲突中走出来,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心理发展中的缺失,增强自我的力量,为成为情感独立、自尊稳定的个体化自我提供智力支持。

仅凭文字性的描述就对某个问题进行精神分析是有风险的,因为问题的背景信息是不充分的,问题背后的原因也是复杂的,单一的解释可能会阻碍真相的浮现,在精神分析学界,也许会被冠上“野蛮分析”的帽子。但作为一本自我成长读物,我期望用这种分析模式给读者提供一个理解自我的视角,促使读者反思自己的问题,为精神分析的知识服务于大众提供可能。我特别想说明的是,这些理解主要是从某个角度,针对某类人群做出的,不一定符合提问者的真实状态,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群。由于没有机会聆听提问者的反馈并修正假设,这些回答只具有参考的意义,不能作为唯一的答案。同时,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对某些问题的分析也许会有一些武断或片面的结论,对某些理论的把握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请读者一定要注意鉴别并不吝赐教。

本书以精神分析理论为核心,适当整合了认知行为疗法、接纳承诺疗法、正念疗法的理论和方法。在一些回答中,为了具体说明某些概念,我举了一些例子,这些例子有些来源于我的来访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提供的素材,并经过一定的修饰与加工。为了充分尊重来访者的隐私,所有的背景信息都做了相应的处理,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来访者的个人隐私。

本书适合喜欢探索内心,渴望自我成长,并对精神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持开放态度的心理学爱好者。我一直认为,学习精神分析有三大好处:一是能更好地认识和接纳自己,不断完成自体整合并发展自我;二是能更好地处理与周围人的关系,提升人际关系的质量;三是能成为一位合格的父亲或母亲,养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我希望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带动周围人去认识心理咨询的第一力量:精神分析,让精神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带领人们走向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新世界。


[1] 自体指的是关于一个人自己的心理表象,这个表象可以是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存在。客体指的是一个有情感投注的对象,这个对象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宠物或物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