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通鼻泪管

闻闻出生的那天,我就一直在产房门口祈祷:母子平安,孩子健康,这是我的底线。当然长得漂亮些,聪明些,我觉得这是上天给我们的额外恩赐了,也是上天给孩子的福祉。总算天恩浩荡,闻闻健康健全,长得眉清目秀,眼神里还透着掩盖不住的机灵气。

但是几个月后,闻闻的左眼总是肿肿的,尤其是睡觉过后,会有擦不完的眼屎。开始以为是上火的表征,听人家说有的孩子吃了奶粉会不适应而上火,于是也没放心上。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还不见好,最终不得不去看医生了。其实,我从心底里很排斥孩子进医院,可能是自己小时候常进医院进怕了,不想再让下一代遭各种或大或小的罪。只有万不得已,方去求医。医生用棉签用力一挤,一下挤出好多浓浓的眼屎,医生马上下结论:鼻泪管堵了,必须通鼻泪管。说实话,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鼻泪管”这回事,没敢多问,自己回家上网查阅与鼻泪管相关的信息,也查了通鼻泪管的方法。尽管就像打针一样刺一下,但毕竟是要受些苦的,心里总有些隐隐作痛。

幻想敌不过现实,最终只能直面现实。作为父亲,我此时能做的就是选一家信得过的医院,选一个信得过的医生。最终在苏州儿童医院挂了专家号,仔仔细细地咨询了一番后准备进行手术,这些事情在那些专业的医生眼里都不是事,但是在面对病痛无能为力的父母面前,就成了天大的事。

眼前一个年轻的女医生,不免让我心中忐忑,但细细想来,人家专做这一项活,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医术和年龄也不能画等号,几番自我思辨,终于说服了自己。我抱着闻闻进了诊室,医生让我把闻闻放手术床上,我突然感觉到本来和我紧紧相依的孩子突然离我好远,我好想替他承受这一切苦痛。但是在医生面前似乎技术比感情更现实。女医生手脚麻利,用一块绿色手术布把闻闻包裹起来,绑好手脚,这样自然是为了手术的安全。但是想到这么小的孩子即将遭受这么大的苦痛,我浑身上下就如同过了电一般,骨骼似乎早已没了力气,就靠外面的肌肉在强撑着。还没等我回过神,女医生提出要求:“家长把孩子的头扶住,千万不能动!”此刻我已经没了主见,医生的命令就是真理,必须也只能遵照执行。我抱着闻闻的头,闻闻似乎已经感受到了恐惧,哇哇大哭起来。医生拿出针筒,吸了半管药水,把闻闻的眼皮一翻,露出一个极小的泪管眼。然后将带着寒光的针尖慢慢刺了下去,动作麻利,手法精准,说实话我是挺佩服这年轻女医生的,只是我两臂早已无知觉,两腿发颤。就好像这针戳在了我的心尖上一样,这种痛不是切肤之痛,而是由内而外的心疼。在无助的时候,老一辈的人总会念起“阿弥陀佛”。我常笑他们迂,但刚刚的一分钟里,我却不自觉地念起了这句“万能咒”,不知道是受到上辈人的影响,还是刚刚的情景暴露了我内心的极度脆弱。但不管怎样,我似乎改变了以往的看法,其实上辈人善意的迂腐都是为了克服内心的绝望,为了寻找美好的愿景。我刚才的默念不就是为了在无助中寻找一点心灵的慰藉吗?这一刻我又切身懂得了什么叫“可怜天下父母心”。

闻闻哭累了便睡着了,我却久久不能平静,人这一生,不易啊!

爸爸说

有时候一个人静下心来的时候会想一些傻问题,比如人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将会遇到多少坎坷挫折、多少天灾人祸、多少病痛折磨、多少离情别恨……一个生命能在这么广袤的天地间存活几十年,真是不容易!既然如此,那么还有什么教育内容比生命教育更重要的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要为孩子系好第一粒扣子,就应该首先教会孩子珍惜生命、珍爱生活。

生命教育是一种极为抽象的教育,不是字面的,是心灵的;不是口述的,是行为的。生命教育的内容是没有边界的,因为人生活在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有可能与生命发生关系。但是我想,有三点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教给孩子独立而不是被护佑。孩子在三岁左右就有了自我的意识,三岁左右的叛逆就开始为自我独立而战,我们没有必要担心孩子因太小而不能独立行走。恰恰相反,孩子需要独立自主的发展空间,这个空间需要安全的边界以及和善而坚定的指导,而不是父母时时处处的护佑。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直面挫折:孩子第一次行走必然会跌倒,父母要坚定地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孩子第一次与同伴交往可能会受委屈,父母要耐心地等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和解;孩子第一次为自己的努力得不到理想的成绩而伤心落泪,父母要给予最温暖的的安慰,然后让他勇敢地继续前行……太多的第一次,太多的挫折与磨难,父母无法事事护佑,唯有教给孩子独立、坚强。

第二,给予孩子鼓励而不是赞美。鼓励和赞美是有本质区别的:鼓励是鼓起对方的勇气,是激励、促进。而赞美是表达一种令人满意的评价,是美化、认可。鼓励关注的是这件事,而赞扬关注的是这个人。鼓励会让孩子继续勇敢地挑战自己,赞美会让孩子依赖别人的评价。孩子需要鼓励,因为他们需要明确的认同感,以及需要失败之后的自信力。父母不要评价你的孩子“聪明”,而要鼓励他从错误中学习,乐于接受挑战并喜爱学习的过程。父母的鼓励能为孩子更好地定位和寻找发展的方向,因此鼓励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在言语中带着认同感,同时也带着方向感。

第三,带给孩子归属感而不是压迫感。我们的教育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价值以及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不是强迫孩子要什么。归属感就是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并且知道自己的贡献是受到重视的,是有价值的,它是建立自我价值感的前提。拥有归属感的孩子自信乐观,积极阳光,它能给予孩子在生活中承担风险并乐于接受新体验的勇气;不相信自己有归属的孩子会变得很沮丧,而沮丧的孩子常常会做出不良行为。父母在生活中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积极的鼓励、自主的选择,帮助孩子建立归属感,这是父母给孩子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

给孩子最好的生命教育,让孩子健康、精彩地生活在世界上,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