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死伤最大的一场灾难。在二战期间,全球共有大约6000万人丧生,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3%。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学者和传记作家出版相关著作,这些作品由多种语言写就,已有数千种甚至数十万种之多。

在这些著作中,许多都有关于海军和海战的记载。相较于战败国,战胜国往往得到了人们更多的溢美之词,例如,英国历史学家斯蒂芬·罗斯基尔和美国历史学家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在各自卷帙浩繁的著作中,分别强调了英国皇家海军和美国海军为盟国取得二战胜利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其他学者也研究并分析了各参战国海军在某一特定战区或某一特定战役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是在地中海地区和太平洋地区。然而,对于各国海军对二战总体走势乃至结局造成的影响,目前还没有任何一部专著涉及。如果有这样的著作出版,无疑将有助于阐明诸多海战以及在全球各个水域发生的大小事件对二战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书的雄心壮志正在于此。当然,要完成本书,必然会面临诸多挑战。1939—1945年,全球爆发了大量海战,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篇不断变动的宏大叙事,关乎国家利益的纷争和冲突、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名过其实的风云人物。要讲好这样一个故事,如果采用单一的叙事视角,会令人望而生畏,但如果采用其他叙事方式,则容易产生误导。二战中的海战并非孤立地发生在不同的水域,也就是说,在大西洋、太平洋、地中海、印度洋和北海等水域爆发的海战并非彼此毫不相关。如果按照时间的顺序,将爆发于不同水域的战事孤立地分别进行记录和叙述,也许能让这宏大叙事看起来简单一些,但战争实际展开的方式却并非如此,当时的决策者们也并非以这样的方式运筹帷幄的。在大西洋之战期间,盟国遭遇了巨大的航运损失,这导致其在瓜岛战役期间运输船只捉襟见肘,运输效率大打折扣;在地中海,为了给受困的马耳他岛运送物资,盟国不得不派出舰队为运输船护航,这导致在大西洋执行护航任务的盟国军舰数量有所减少;为了围剿德国的“俾斯麦号”战列舰,英军不得不从冰岛、直布罗陀以及英国本土抽调大量军舰。从总体脉络上,本书将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当然,机械而孤立地逐日叙述爆发于各个水域的战事也是不明智的,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叙事方式不仅不现实,还可能导致读者困惑不已。因此,在本书的各章之间存在一些时间上的重叠,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会尽可能地多让本书中的历史人物为其自己发声,因为我之所以撰写本书,就是想尽量把当事者亲历二战海战的过程和方式展现在读者们的面前。这段故事是一幅极为复杂的宏大历史画卷,在这幅画卷中,既有各国的国家元首,又有战略决策者和舰队指挥官,还有舰船驾驶人员、机械维修人员、枪炮手、飞行员、商船船员以及海军陆战队的官兵们,各色人物都有各自相应的位置。这场史诗级的巅峰对决波澜壮阔,对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