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能量与气

能量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能量的每种形式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但能量不会消失或无中生有。能量的形式有机械能(动能、势能)、分子势能(内能)、辐射能、光能、磁能、电能、热能、风能、声能、化学能、生物能、核能等。其中化学能是一种隐蔽的能量,他不能直接用来做功,只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才可以释放出来,变成热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糖、脂肪、蛋白质是人体有形能量的三大储存形式,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是能量较为直接的应用形式,ATP相当于人体的能量货币。这些有形的能量储存形式都属于化学能的范畴,都需要发生生化反应释放能量。

中医学基本概念“气”,其生理功能可以归纳为推动与调控、温煦与凉润、防御、固摄等四大方面,而这四方面的功能都与能量的基本特性一致。中医理论认为,“气运血行”,血液的运行依赖于气的推动,而推动作用是能量才具有的特性。正常的体温需要能量的维持,能量充足是保障人体机体环境健康的基础,也是人体抵御疾病、代谢活动正常的基础,而这一点与气的温煦与凉润以及防御作用相似。失去了气的固摄,人体的津液会以汗的形式流失,而固摄也是能量的作用特点。因此,中医理论中的“气”,属于可直接做功的隐蔽能量。

周之干的《慎斋遗书》云:“脾胃者,气血之原也。”脾胃是人体各类营养物质与能量物质获得的源泉,血是人体各类有形营养与能量物质的载体,气是脾胃生成的可以用于直接做功的无形能量。《类经·气味类》指出:“故半日不食,则谷化之气衰;一日不食,则谷化之气少矣。”《灵枢·五味》指出:“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人半日不食,则来源于谷物的气被利用损耗,就会衰少,而“气”的不足又可以导致各种正常生理功能的下降。《素问·刺志论》中提到:“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人体元气充盛,是人体精神旺盛以及各种身体功能正常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