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和平的岁月从来难以长久。因螟灾饥荒需要休养生息的几年太平日子,在隐公九年的下半年被郑国打破了。在春秋早期,郑国的农业发达,国力强盛,郑庄公治下的郑国,兵多将广,又都足智多谋,确有小霸主之风。灾荒过后,郑国迅速地恢复了国力,虽然前一年春天在齐国的调解下,郑国和宋、卫达成了瓦屋之盟,但郑庄公心里一直把宋国当作他称雄中原的敌手,总想把宋国打得一蹶不振。时间刚过去一年半,郑庄公就以周朝左卿士的身份,向周天子讨王命,说:“宋国爵位高,足见天子对他们的重视。然而,宋公即位后,从未前来朝见周朝天子,应予讨伐。”周桓王与郑庄公已缓和了双方的关系,听到郑庄公欲以王命伐宋不朝见周天子,当即允准。
郑庄公随即派人知会齐国、鲁国,约定一起奉天子之命讨伐宋国。在三国为伐宋作准备的时候,北戎却横插一杠子,出兵前来攻打郑国,一个原因是因为饥荒,北戎知道郑国仓廪充实,想来抢粮食;二则北戎得知郑国在准备伐宋,觉得可以出其不意,打郑国一个措手不及。哪里想到郑庄公这个小霸王,以郑国一己之力,设前、中、后三处伏兵,当年十一月,将北戎入侵之兵全歼,士气大振。
在郑国抗击北戎入侵时,隐公在这年七月,特意与齐僖公在靠近齐国的防城见面,商讨伐宋的具体事宜。隐公有些担心,对齐僖公说:“寡人也未曾朝觐周天子,周王不会也迁怒于寡人和鲁国吧?”齐僖公与郑庄公关系亲密,比较了解郑伯,宽慰隐公道:“鲁侯不必忧虑。鲁国是周公旦之后,周与鲁交往频繁,周天子多次派大夫访鲁,何时怪罪国鲁侯没有去朝觐了?此次伐宋,郑伯向天子请命,获得允准而奉王命伐宋,是因为郑伯仍未忘东门之役也。”隐公点头,暗自思量:“四年前的入郛之役,寡人未救宋,但两年前寡人亲自为宋伐邾,宋国仍不释怀,宋公心胸如此狭隘。此次郑伯奉王命伐宋,宋国竟然都不联络鲁国,那好,从此你宋国使臣也不要来鲁国了,寡人奉周天子之命与郑、齐共同伐宋,看你宋国有何对策!”于是,与齐侯约定,北戎肯定不是郑国的对手,待郑国击退北戎后,三国君再聚,共商讨宋大计。
次年,即鲁隐公十年正月,隐公与齐僖公、郑庄公在鲁国的中丘城见面,这中丘城,是鲁国三年前新建的城池,宫殿、房屋、街巷都规划齐整,色彩新鲜,很是给隐公增添了不少颜面。齐侯、郑伯连声夸奖鲁侯治国有方,说得隐公兴致大增,遂又邀请齐侯和郑伯前去鲁国的邓城游览商谈,三位国君最终确定了出兵伐宋的日期和具体方略。鲁国的公子翚向来目无国君,看到隐公与齐、郑国君会盟伐宋,不待隐公调兵指令,自行带领兵马车乘,先行与齐、郑两国军队回合,出击宋国。六月,隐公再次与齐僖公、郑庄公在宋国老桃会见,商讨攻击宋国事宜。然后,隐公亲自率领鲁军,直扑宋国菅城,并在那里击败宋军,攻占了附近的郜城、防城,齐、郑军队随后赶到,看到隐公已率鲁军击败宋军并占领郜城和防城,郑庄公便对隐公说:“鲁军独自击败宋军,郜、防两座城池理应归鲁。”齐国距离宋国遥远,军队又没有参加攻城的战斗,更是不作领土之想,与郑国一起共同礼让,由鲁国占取这两座城池。此事已显示出郑庄公的霸主之风,奉王命讨伐不朝觐周天子的宋国,不贪占宋国城池,而是用来犒劳爵位高于自己的鲁侯,况且鲁国又是以一己之力打败宋国军队攻占的城池。此役也反映出隐公的军事才能,即位摄政国君之前参加打仗的历练不是白给的。至此,隐公摄政有十年了,国君之位已然稳固。
这次郑国奉王命伐宋,宋国的铁杆盟友卫国、蔡国没有听从周天子之命,而是站在了宋国这边。另外还有一个小国郕国也支持宋国。隐公十年七月,郑国的军队返国,到达都城郊外驻扎。宋军、卫军为了报复,没有等待蔡国军队会合就开始进攻郑国,而是让蔡军在后面去攻打戴国。蔡桓公心中愤恨:“寡人与宋、卫盟好而不奉王命,此二国不等寡人到达就开始攻宋,转而让寡人独自率蔡军攻戴,真是欺人太甚!”郑庄公也看到了宋、卫军队与蔡军的不和,在八月反击,率军先打蔡军,蔡桓公和蔡军本已无斗志,见郑国军队突然杀到,而宋、卫联军又没来救援,四散奔逃。郑国军队直接灭掉了戴国,然后杀个回马枪,击败了宋、卫联军,俘获颇丰。
九月,气愤的郑庄公又一次率军再次攻入宋国,同时,另派一支军队与齐国组成联军攻入不听王命的郕国,讨伐它违抗王命而站在宋国一边。郑庄公多次打击宋国,还没有消气,又在隐公十一年十月,以周天子左卿士身份率兵与周朝右卿士虢公的军队一起,再次出兵攻宋,周朝左右卿士组成联军讨伐宋国,够宋国喝一壶的,最后把宋国打得落花流水,彻底报复了宋国、卫国在隐公十年七月份攻打郑国。
郑国与宋国结的梁子,表面上看,是宋国及盟军卫、鲁、陈、蔡联军在隐公三年攻打到郑国都城东门,并割了五天新郑东门外的麦子,后来因为螟害和饥荒,在齐国的调解下,有了瓦屋之盟而和好,但郑庄公还是在隐公九年请王命而伐宋,是郑庄公那么在意东门之役被割了五天麦子吗?那次步兵也是佯败,损失了些麦子,仅此而已。郑庄公能谦让两座城池,还在乎都城东门外那一点麦子吗?其实,郑庄公追求的,是郑国的强大与霸权。在周朝,宋国是公爵国,郑国是伯爵国,宋国在郑国称雄天下的路途上,是一块分量很重的绊脚石,是阻碍;郑国已然是周朝的左卿士,不把宋国彻底打趴下,又如何称霸中原呢?
郑国一而再,再而三地攻击宋国,削弱了宋国的国力。隐公十一年夏天,郑庄公与隐公又在郑国的时来城会面,商量攻打郑国南部邻国许国,理由是许国违背法度。七月,郑、齐、鲁三国联军就攻入了许国,在位二十年的许庄公逃奔了卫国。
郑国联合鲁、齐攻占许国,表面上的理由是许国违背法度,但这只是一个借口,实际上许国的位置在郑国南部,郑国此次实质上是灭了许国,去除了郑国卧榻之侧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攻占许国,对于郑国来说,顺带的一个好处就是,鲁国的飞地许田就在许国境内,郑国希望以祊城与鲁国交换许田,现在祊城已经移交给鲁国,但鲁国迟迟没有将许田移交给郑国,这下郑国实已占领许国,且在郑、齐、鲁三国之中,距离许国最近,讨伐许国出力也最多,在这种情况下,齐僖公明确表示,齐国路途遥远,不要许国土地,建议将许地让与鲁国,但隐公拒绝了,因为鲁国与许国也不接壤,中间隔着宋国和郑国,不方便,且郑国与许国为邻,伐许出力最多;另外,隐公的本意,原本是要保留许国,既然许国不服法度,讨伐一下就行了,何必要灭国呢?这下许田真就成了郑国嘴边的肥肉了,哪天想吃下去,那还不是眨眨眼、动动嘴的事呀?
郑庄公命郑国大夫公孙获驻扎在许国都城的西郊,又安排大夫百里照顾着许庄公的弟弟许叔住在许国都城的东郊,虽然已灭许国,但形式上还有所保留,庄公嘱咐公孙获说:“一切器用财物不要放在许国都城之内,寡人死后,你就赶紧离开这里。许国是太岳的后裔,上天厌弃了周,王室衰微,寡人哪里还能和许国相争呢?”
隐公听到了郑庄公的这一番言辞,点头称赞道:“郑伯真可谓知礼。礼,是用来治理国家、安定社稷、使百姓有序、后代有利的工具。许国违背法度而讨伐它,服罪了就宽恕它,依德行处置、量力而行,看准时机行动、不累及后人。”
周桓王看到郑国这般勇猛,就与郑国置换了部分土地。周桓王从郑国取回了邬、刘、蒍、邘几块土地,把苏忿生的土地分给了郑国。苏忿生是周武王时的司寇,他是夏、商时期苏国的后代,商纣王时的妲己就是苏国人,周初封苏忿生于苏国,都城温邑。春秋时期苏国的土地已归王室,但国君苏子还居住在温邑。周桓王时赐予郑国的温、原等一都十一邑,原属于苏子,虽然名义上属于周天子,但周王并不能实际控制占有。周桓王的这点心思,郑庄公能看不出来?您周天子拿走了寡人郑国的土地,然后您用并不能实际控制的苏国土地来给寡人,这不是明摆着要夺郑国土地,让郑国与苏国征战不已吗?
隐公不无忧虑地听着臣子报告周天子与郑国置换田地之事,叹了口气,说:“己弗能有,勿以与人;就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周王室与郑国缓和了几年的关系,要结束了。”意思是说,自己都不能占有的,不要送给别人,就像自己不愿意做的,不要强迫别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