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襄公十一年(公元前562年)正月,孟献子年事已高,叔孙豹担任了鲁国执政。鲁国执政是由三桓轮流担任的,孟献子是孟孙氏家主,在他之前是季孙氏的季文子执政当权,因此在孟献子之后,由叔孙氏的叔孙豹出任了鲁国执政。
这时的季武子年龄尚轻,但他一心想要独当一面,不愿意排在叔孙豹后面,等待接任执政之位。季孙氏作为三桓之一,采邑在费邑。三年之前,担任鲁国隧正官职的叔仲昭伯,是叔仲惠伯之孙,与季孙氏走得很近。隧,指都城外的远郊;隧正,是鲁国外朝地方官,掌管隧地徒役的征发与调遣。他特意去讨好季孙氏费邑的家宰南遗,对南遗说:“费邑可以加固修筑城墙,我多给你们征发劳役。”费邑家宰南遗将此事禀告了季孙氏家主季武子,季武子点头后,在叔仲昭伯的帮助下,费邑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加固。
正月里,季武子回到自己的采邑过年,与家宰南遗说起了朝中之事。家宰的权力很大,除了家主和夫人,采邑之中的私家军队都归家宰掌管,采邑的大小政事都由家宰处置。南遗听家主季武子说,叔孙豹担任了执政之位,对季武子说道:“国君年幼,当朝执政权倾朝野,叔孙穆子(叔孙豹)岂不是踩在家主的头上了?”季武子确实心有不甘,问南遗:“家宰有何方略与叔孙氏抗衡?”南遗作为叔孙氏家宰,掌管着采邑的军队,他知道拥有自己的兵马才是家族实力的保障。鲁国的军队有左、右两个军,归属于鲁国公室,其兵员、给养来自于公室所有的国都近郊(乡)和远郊(隧)。现在国君年幼,鲁国军队则实际掌控在当朝正卿、鲁国执政的手里。三桓各自也有由家臣组建的私家军队,兵员和给养来自于各家的采邑。
南遗向季武子建议道:“家主可否提议改变鲁国军制,由原来公室掌管的左、右两个军,改为三桓每家执掌一个军?将原来的两个军分成三部分,分别由三桓执掌;原来供养左、右军的公室乡、隧也划分为三份,分属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桓各自招募士卒、给养兵马。”南遗的建议,等于把鲁国公室的军队变成了三桓的私家军队,这不但大幅削弱了鲁国公室的实力,而且也极大地限制了当朝执政的权力。
季武子听南遗这么一说,觉得豁然开朗,他拍拍南遗的肩膀,赞许地说:“家宰此策甚妙,我会向叔孙穆子力主改革军制。季氏之军,以后就有赖家宰多费心操持,要广为招募、严加整训。”
季武子很快回到曲阜,找到执政叔孙豹说:“晋楚争霸,齐、莒对鲁虎视眈眈,鲁国定要自强,应该将公室的左、右两军扩充为三个军,分属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各自征税养军,现有的公室军队及提供赋税的民众分为三份,归属三桓,每家供养一军。唯有如此,鲁国才能抗衡诸侯以自保。”
叔孙豹被季武子这一大胆的想法惊呆了,他马上明白了季武子的用意:削弱公室实力、限制执政权力、扩充三桓势力。叔孙豹本身也是三桓之一叔孙氏的家主,并非完全反对这一军制改革的举措,但也顾虑重重。他对季武子说道:“仲孙蔑(孟献子)老矣,老夫也已年长,鲁国政权不久就将轮到你们叔孙氏执掌,此事一定办不好。”季武子问:“为何?”
叔孙豹说:“天子建立六军,由王室公卿统帅,对内用来征讨不守臣德的诸侯、对外抵御夷狄的侵犯;诸侯霸主建立三军,由卿统帅,用来奉行天子的命令。一般诸侯国的国君有卿而没有三军,由卿统帅经过训练的军队来辅助霸主。小国有大夫而没有卿,只是负责出一些兵车甲士跟随诸侯作战。这样上能征伐下,下面才没有奸恶。我们鲁国是一般诸侯,处在齐、楚等大国之间,即使整治好贡赋来供应大国,还恐怕被大国讨伐。鲁国倘若建立诸侯霸主才有权拥有的三军,势必会激怒大国而招来讨伐的。”
季武子哪里听得进去叔孙豹的大道理?他坚持要建立三桓自己的私家军队。叔孙豹看到季武子如此固执,就提出了一个条件,三桓要在国君的见证下进行盟誓:礼尊国君公室、共保鲁国社稷。季武子同意了,于是孟献子、叔孙豹、季武子代表三桓,在鲁襄公的见证下,在鲁僖公庙的大门前举行了盟誓。然后,众君臣又去了曲阜城东南门外的五父之衢祭祀神灵,祈请神灵降祸于不守盟誓之人。
鲁国的这项军制改革,史称“作三军”。公室原有的左、右二军,在三分之后,三桓每家分得三分之二军。各家为了扩充自己的军队,把分得的军队与自己原有的私家军进行了整编,三家治军的办法各有不同。
季氏执掌的军队称为“左军”,规定如果原公室军人带着他家的劳力、田地加入季氏成为私家臣隶,就不用再向季氏缴纳养军赋税;如果选择继续保持公室自由民身份,不作季氏私家臣隶,就要向季氏加倍缴纳赋税以养军。此项政策与其他两家做法不同,执行起来困难很大,后来逐渐废止,不再要求原公室军人加入季氏为臣隶,而是改为向其管辖的乡、隧全部民众按统一比率征收赋税以养季氏左军。多年之后,季氏的做法取得了成功,实现了季武子“各征其军”的构想,成为了三桓之中最为强大的力量。
孟氏掌管的军队称为“右军”,规定原公室军人中年纪较大的保持自由民身份,而青壮年则要成为孟氏的私家臣隶,后来又改为在青壮年中挑选一半作为孟氏臣隶。孟氏右军兵员来自于分得的原公室军人和原孟氏私家军人,给养主要来自孟氏自家财政,也包括归化为孟氏私家臣隶的原公室军人的贡赋。以私家财政养军,公室倒是不用出钱了,但供养原左、右公室乡、隧的田地也被三桓分去了,对于孟氏而言,负担其实是比较大的,后来孟氏不堪重负,最终还是仿效季氏的做法,向孟氏管辖的乡、隧全部民众按照统一的比率征收赋税以养孟氏右军。
叔孙氏掌管的军队称为“中军”,规定原公室军人全部转为叔孙氏的私家臣隶。叔孙氏中军的兵员也是来自分得的原公室军人和叔孙氏私家军人,而给养也是主要来自于叔孙氏的私家财政,叔孙氏私家赋税收入供养一个军也是难以负担,最后同样采取了季氏模式,向叔孙氏管辖的乡、隧全部民众按照统一的比率征收税赋以养叔孙氏中军。
这一年,鲁襄公十四岁,他眼看着公室的田土、赋税、军队被三桓瓜分了,却无能为力。此时他的父君、大妈妈、生母、祖母都已经去世,公室衰微,国事只能依靠三桓。他毕竟从小在鲁国宫中长大,都是季文子、孟献子、叔孙豹等人带着他治理国家,鲁国一切大小政事都听他们的。与他不同的是,晋侯(悼公)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到京师,跟随周朝卿士单襄公做事了,十四岁就已回国即位亲自治理晋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