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鲁襄公的婚事

鲁襄公十五年春夏之交,齐国轰轰烈烈地嫁出了公室之女,周天子派出单靖公和官师刘定公来到齐国迎亲。半年之前,周灵王刚刚派官师刘定公到齐国为齐灵公赐命,希望齐国做东方诸侯的表率,股肱周室,师保万民。现在又来迎娶了齐国公室之女为周天子的王后,周王室和齐国的关系更加密切了。齐灵公本来就不待见晋侯,现在又与周天子有了姻亲,更是不把晋国当回事了。去年的戚城之会,齐国根本没有派代表参加。戚城之会上,范宣子从齐国借了羽毛装饰的依仗没有归还,这就给了齐灵公一个借口,齐国要脱离晋国领导的诸侯联盟,打算另立山头。现在紧跟齐国的,是莒国和邾国。莒国已经在齐灵公的授意下,两次攻打鲁国的东部边境,理由就是鲁国违反周朝礼制,擅自建立三军。齐灵公办完了送亲这件大事,就开始着手披挂上阵了。他派使臣到邾国,与邾宣公商量好,齐国从北面、邾国从东南攻打鲁国。莒国刚出兵两次侵袭鲁国,这次就先不出战了。

夏天,齐灵公亲自率领军队讨伐鲁国,攻打鲁国北部边境,包围了成邑。成邑,是鲁卿、司空孟献子的采邑,孟氏的中军在此驻扎。鲁国三桓的采邑,孟氏的成邑位于鲁国北部,接近鲁齐边境,孟氏中军兵马的主要任务是防范来自北部邻国齐国的侵袭;季氏的费邑位于鲁国东部偏北,季氏的左军分布于此,担负着守卫鲁国东部边境、抵御莒国、邾国侵扰的职责;叔孙氏的郈邑距离曲阜不远,他们职掌的右军主要负责守护都城曲阜和王宫、保护公室和国君的安全。三座采邑,在鲁国的大地上,呈品字形,相互拱卫。齐国军队包围成邑,季氏左军、叔孙氏右军都派出了部分战车兵马奔赴成邑救援,季氏留下大半军力守卫鲁国东部,叔孙氏留下过半兵力保卫国都和国君鲁襄公。

鲁襄公已经十八岁了,自从他十二岁的时候举行了冠礼之后,孟献子、季武子和叔孙豹这三桓的宗主就开始张罗国君的婚事,但是他们商议了多次都没有确定下来。鲁国国君有着向齐国求娶国君夫人的传统,但自从齐灵公即位以来,齐国与霸主晋国和鲁国的关系一直没有那么密切。除了齐国以外,鲁国还可以向其它实力较强且与鲁国关系友好的异姓诸侯国求娶,比如宋国等,但是不能向晋国、郑国等姬姓诸侯国求娶,因为祖制定下了“同姓不通婚”的规矩,晋国、郑国与鲁国同是周文王后裔,都姓姬,因此不能通婚。但是孟氏、季氏和叔孙氏三桓出于私心,担心向宋、齐等强大的诸侯国为国君求娶夫人会使鲁国公室得到强力外援,将会影响三桓在鲁国政坛的权势和地位,因此就没有往那个方向谋划。结果就是,他们为鲁襄公与南面的一个小国胡国定下了亲事,胡国很小,国君姓归,在周朝属于子爵小国,看到北面的千乘之国鲁国的国君前来求娶国君夫人,不胜荣幸,觉得胡国从此可有了靠山,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鲁襄公,姐姐敬归、妹妹齐归。鲁襄公的婚事,反正自己也做不了主,就欣然接受了三桓的安排,三桓这下也就彻底放心了,胡国并不是鲁国公室强大的外援,它还指望鲁国的庇护呢。

就这样,在鲁襄公十五岁的时候,也就是襄公十二年,迎娶了敬归、齐归姐妹俩。鲁襄公在国事上听孟献子、季武子、叔孙豹他们的,王宫以内的事,他可以自由发挥。大婚之后,第二年敬归和齐归夫人都生下了公子,襄公为敬归生的大儿子起名姬野,立为太子;为齐归所生二儿子起名姬稠(chóu),兄弟俩从小在宫里一起玩耍。由于敬归夫人只能算是国君的妾室,因此她的儿子姬野也只能称作庶长子,而不是嫡长子。到鲁襄公十五年齐国侵鲁时,两个儿子已经两岁多了。鲁襄公眼看着鲁国公室衰微,三桓强势,也没有找到办法改变,朝中能够站在国君这一边的,也只有叔父臧武仲,他和父君鲁成公是君臣、又是知己好兄弟,对鲁国公室感情很深;公室内部,有子叔齐子(声伯之子)和厚成叔(名瘠,鲁孝公之子惠伯之后,也称郈氏)。这几位同情公室之人也不敢明着得罪三桓,毕竟三桓掌管着鲁国的三军兵马。臧武仲曾经带过兵,他们臧氏家族的采邑在鲁国北部邻近齐国的防城,鲁襄公十三年的冬天,就加固了防城的城墙,也算是未雨绸缪。臧武仲在三桓各自掌管一军后,考虑到了防城有可能遭到来自齐国的袭扰,而自己的臧氏家族只有私兵,没有正规军,因此把城墙加固得高高的,非常坚固,而且不误农时,在冬天农闲的时候完成了加固工程。

为了增援孟氏的成邑,不仅季氏、叔孙氏都出兵了,就连国君鲁襄公也在叔孙豹的护卫下,亲自来到了鲁国北部的遇城,坐镇救援成邑。季武子率领左军、叔孙豹率领右军还协助孟氏加固了成邑的外城。

几乎在齐灵公率军围攻成邑的同时,邾国的军队也向鲁国的东部边境展开了攻势。邾国的理由是,鲁国在两年前(鲁襄公十三年)吞并了邾国的附属小国邿国。季氏的左军留守的兵马早有准备,他们与邾国的军队鏖战,邾国兵马毕竟数量不占优势,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叔孙豹作为执政,马上派出使臣到晋国告急,向晋国禀告:齐国背叛了诸侯联盟,带领莒国、邾国攻打中原盟国的鲁国,请霸主晋国讨伐齐、莒、邾国。晋悼公命正卿荀偃召集诸侯盟会,准备会师讨伐齐国、莒国和邾国。晋悼公眼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的中原联盟的大好局面被齐、莒、邾三国给打乱了,他也知道这背后有着周天子的影子,一气之下病倒了,于十一月九日去世,终年只有二十九岁,真是英年早逝,十五六岁的悼公之子姬彪继位,史称晋平公。晋国群臣的精力全部都放在了国丧之上,诸侯盟会也就没有开成,暂且搁置了。郑卿公孙夏还赶到晋国奔丧,第二年(公元前557年,鲁襄公十六年)正月,举行了晋悼公的葬礼,郑卿公孙趸参加了晋悼公的葬礼。诸侯五月而葬,而在齐国、邾国侵袭鲁国的情况下,晋国只好仓促地为晋悼公送葬,公卿大夫们拥立晋悼公之子姬彪继位,史称晋平公。

安葬了晋悼公之后,晋平公诏命羊舌肸为太傅,张君臣(张老之子)为中军司马,祁奚、韩襄(韩厥之孙、公族穆子的儿子)、栾盈(栾黡之子)、士鞅(士丐之子)为公族大夫,虞丘书为乘马御(掌管晋国马政)。晋平公改穿较轻的丧服、任用贤能,在曲沃城举行了烝祭,祭祀晋国祖先。晋平公在国都新绛布置好守备之后,沿黄河而下,召集诸侯在周王室的湨(jú)梁盟会,参加盟会的有鲁襄公、宋平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成公、莒犁比公、邾宣公、薛伯、杞孝公、小邾穆公,齐国只派出了齐卿高厚与会。三月二十六日,与会各国的公卿大夫会盟,鲁国执政叔孙豹出席,盟誓命令诸侯退回互相侵占的土田。晋国在会上扣押了侵袭鲁国的莒犁比公和邾宣公,并且通告诸侯“莒国、邾国帮助齐国、楚国两国使节往来串通。”这莒犁比公和邾宣公也真是心够大,你莒国、邾国攻打了鲁国,鲁国明明告状了,你们还敢去开会?不扣押你才怪。

湨水流经晋国的温城,晋平公在温城宴请诸侯。席间,晋侯请各诸侯国出一名大夫歌诗舞蹈,要求所歌之诗必须与舞蹈相称。齐卿高厚由于莒犁比公和邾宣公被扣押,心里惴惴不安,心不在焉的应付了一段舞蹈、随口朗诵了一首诗,但与舞蹈并不相称,晋国正卿荀偃看不下去了,说“诸侯有别的想法了。”他让各国大夫们与齐卿高厚一起盟誓,高厚心想,现在再不逃,弄不好就回不去齐国了,找了个借口逃回国去了。晋国正卿荀偃、鲁国执政叔孙豹、宋国左师向戌、卫卿宁惠子、郑卿公孙趸和小邾国大夫共同盟誓“一起讨伐不敬盟主之人。”

许国在鲁成公十五年,为了逃避郑国的逼迫,许灵公曾请求楚国将许国迁到了楚国的叶城,从此成为了楚国的附属国。转眼间十九年过去了,许灵公受够了楚国的役使,又向晋国请求将许国迁到晋国,意欲远离楚国而归附晋国。诸侯在这次盟会上,决定帮助许国迁往晋国,但是许国的大夫们都反对,晋平公命中军统帅兼正卿荀偃率领诸侯联军伐许,以实现迁许于晋的目的。郑卿公孙趸(子蟜)听到这个消息后,就辅佐着郑简公跟随诸侯伐许。鲁国的叔孙豹护送着襄公返回了曲阜,留下子叔齐子率领鲁国兵马与荀偃会合。六月,诸侯联军到达许国的棫林城驻扎。六月九日,出兵叶城,驻扎在许国的函氏城。晋国统帅荀偃(中行献子)认为许国迁到晋国之事不成的根源在于楚国,决定不再伐许,他让各诸侯之师回国,和下军统帅栾黡一起,率领晋国军队独自讨伐楚国,这次伐楚,也是为了报复楚国曾在三年前(鲁襄公十二年)的冬天侵袭宋国,那次楚军联合了秦国兵马,打到了宋国的杨梁城。楚国派出王子格领兵迎战晋军,在楚国的湛阪与晋军交战,被晋军打了个落花流水,大败而归。晋军获胜后,直捣楚国的核心地带,在楚国的方城东北部地区停止了前进,然后调转方向,再次挥兵讨伐许国后,撤回了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