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崇义贬利

李隆基拍了拍手说道:“即便是银币,现在的规模二百万块,已经很大了,四百万石米粱,折价百万银两入京,已经极多了,暂时不宜扩大。”

“朕令铸币监、户部、太仓、公廨司办理御制银币一事,百姓有银,可到公廨司,换取银币。”

李隆基把隆兴商会钱柜人员和原来公廨合并,以后世山西票号规程成立大唐公廨司,隶属皇宫。

现在公廨司是大唐存储钱币,兑换飞钱的地方,现在成为银币兑换发行的地方。

李隆基说道:“既然有银币了,军队今年招募新兵十八万,朕招募新兵时说了,募兵每月是有军饷的,以前都是以实物发放,这月以银币发放。”

郭元振说道:“陛下,陇右十万大军备战,凉州粮食足够,但急需的是盐、铁等物资。”说着取出一份红色奏折,递给高力士。

李隆基接过奏折,看了看,说道:“户部各位明公,大唐需要多少粮食储备,发行多少银币,大唐要流通多少钱币,朕今天给你算明白了。”

“你们说说,需要多少铁矿,需要烧多少燋炭,需要挖多少煤,能满足这这些又需要多少民夫,能保证大唐的钢铁所需,还有这每年需要多少盐是不是都得提前计划计划?”李隆基放下了手中郭元振的奏疏。

大唐有转运常平制度是唐朝为了调节各地的物价和粮食,设立的一种朝廷能及时调整物价和粮食的经济管理制度。转运是指政府通过水路或陆路,将各地的特产和粮食运往他处,以平衡供求关系,促进商品贸易往来。常平是指政府在各地设立常平仓,储存粮食,以备灾荒之需,同时也通过买卖粮食,稳定物价,防止暴涨暴跌。

魏知古说道:“陛下,户部陇右道常平仓六州有盐十万斤,铁二百万斤,粮三百二十石,能满足陇右十万将士目前所需。”

“大唐每年需要多少盐铁,户部确实不知,也没有核算过,今日之后,户部就对盐铁需求都提前计划计划。”

李隆基说道:“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

意思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发现了弊端就会立刻补救,看到了漏洞,就会去堵塞。

“不过,治家非一宝,富国非一道”

治理家庭不能靠一件财宝;治理国家,不能靠一种方法。

李隆基一边说着,一边在备忘录写着,

李隆基笑着说道:“朕打算让,皇宫六局内会算账的宫正、司长、女吏,联合户部的度支部,把这些个账都算的明明白白。”

魏知古眉头紧皱,随即愣愣的说道:“陛下说的是计省吗?”

“汉朝武帝的时候,有盐铁、度支、户部三司,这三司合称三司,别号计省,设有三司司正使一人,执政,人称计相,和陛下所说的就很像了,尤其是掌管盐铁酒茶专营的大司农,可是极忙的。”

“计省好啊。”李隆基不住的点头,这就是历史时间长的好处,但凡是说的一个点子,立刻就在历史上出现了。

他本来想弄个计划委员会,这就立刻有了计省、计相等等制度放在了朱祁钰的面前。

大唐的财政和后期宋朝的财政是完全不同的,李隆基当然心知肚明,大宋搞别的不行,但是往朝廷里搞钱,那是一等一的强。

比如这盐铁茶酒矾大汉全都是专营,生产多少,如何调配,都是朝廷说了算,但是大唐完全不是。

唐朝早期继承了隋朝的制度,对于食盐的管控相对宽松,采取的是无专卖、无盐税的办法。而到了唐高宗和武则天时代,开始实施了税盐制,原则是定了,但不知产盐多少,如何抽税就没有定制,各地盐场征收方式也不同。

“户部去岁的盐税收了多少?市税多少,工坊收税多少?”李隆基深吸了口气问道。

户部度支司王良俯首说道:“陛下,去岁盐税是一百二万贯,其余的帐算不清楚,多以实物。”

李隆基想起那天把户部账册看了半天,的确是算不清楚,各种税赋都是实物,实在是太多了,都不知道如何计算的。

魏知古行礼说道:“陛下,臣有话要说,请恕罪!”

李隆基看着魏知古样子说道:“今日是议事,言者无罪。”

“西汉昭帝始元六年期间召开“盐铁会议”,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就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问题展开辩论。”

“桓宽根据当时的会议记录,并加上与会儒生朱子伯的介绍,将其整理改编,撰成《盐铁论》。第一篇至第四十一篇,记述了会议正式辩论的经过及双方的主要观点。第四十二篇至第五十九篇写会后双方对匈奴的外交策略、法制等问题的争论要点。最后一篇是后序。”

“陛下今日多次提到盐铁论里的观点,今日议事多与户部相关,这是要召开大唐的盐铁会议吗?”

李隆基看看一圈大臣说道:“原本今日议事朕还没有想好什么名字,那就叫盐铁会吧,或者称财经会也行。”

“汉武帝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后人把这次会议称为盐铁会议。”

“朕觉得大唐现在业绩需要一场关于盐铁大辩论,事不辩不明,说不说不清。”

“及下者无失策,举及众者无顿功。”

意思能够与下面人商量计策的领导,是不会失策的;能发挥大家作用的人,是不会不成功的。

“太宗皇帝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大唐承袭汉制,大唐户部转运常平制度就是汉武帝时期均输和平准,其最初目的是利用朝廷手段干预市场和调剂物价的两种措施,均输就是在各地设置均输官,负责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地方应交纳的贡物,折合成钱交给均输官,均输官再在各地之间贱买贵卖,调节物价,同时也为国家增加了收入。平准则是官府负责京师和大城市的平抑物价工作,贱时国家收买,贵时国家抛售,抑制奸商的投机倒把行为,稳定物价。”

“但是汉朝实施过程中不切合实际,造成了百姓买什么什么贵的恶性循环。大唐就是以汉为鉴,这次长安粮荒,长安和东都的常平仓就起到关键作用。”

“所以朕觉得大唐应该制定律法,朝堂要敢于取利有道,坚持朝堂干预市场和调剂物价的措施,对盐铁官营、平准、均输等重大关切民生需求采取转运常平制度,“有益于国,无害于人”,既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以佐助边费”,又有发展农业生产,“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的作用,因而决不可废止。”

“我们应该接受了范蠡、白圭的重商思想和官营经营工商业的思想,工商业在百姓生活中是不可少的,生活所需的“养生送终之具”均“待商而通,待工而成”,所以,“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农商交易,以利本末”。大家也听见了,隆兴商会和钱柜发展建设屯营,朝廷户部几乎给多少钱,大家也听过了,农商行的营收,官营也可以随时优先保证朝廷各种急需物资需求。发展官营工商业。这样既可以增加朝廷户部的收入,又能富民强国。”

李隆基有些话没说,国家官营工商业,又可以“排富商大贾”,就是排除门阀士族官商勾结,垄断大唐经济命脉,抑制他们的兼并掠夺产业和土地,,有利于“使民务本,不营于末”,有利于“建本抑末”,其实质是加强国营垄断。”

汉朝官营盐铁剥夺了地方门阀士族和富商大贾的既得利益,却也给农业生产、中小工商业和群众生活带来了某些不便与困难。

门阀士族始于汉朝是集官员、地主、商家为一体宗亲家族,所以朝中贤良官员在盐铁会议上全面抨击了汉武帝时制定的治国和财经方面的朝政。在经济方面要求“罢盐铁、酒榷、均输”。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武器,讲道德,说仁义,反对“言利”,认为实行盐铁等官营政策是“与民争利”,违背了古代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败坏了淳朴的社会风尚,引诱人民走“背义而趋利”的道路。

他们提出了战国以来法家的重本抑末说,认为官营工商业“非治国之本务”,主张“进本退末,广利农业”,指责官府经营工商业是“与商贾争市利”。贤良文学还提出“外不障海泽以便民用,内不禁刀币以通民施”的放任主张。会议结果,盐铁官府垄断专营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是造成百姓疾苦的主要原因,所以请求废除盐、铁和酒的官府专营,并取消均输官。废除了全国的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

事过30年,桓宽根据这次会议的官方记录,加以“推衍”整理,增广条目,把双方互相责难的问题详尽地记述出来,写成《盐铁论》。

李隆基说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算学使人周密。”

意思是习读史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诗赋之学使人善辩;善于科学严谨算学使人深刻而做事周密。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读史可以借鉴经验,达到取长补短。”李隆基知道姚崇、卢怀慎、魏知古等都是儒学进士。

李隆基说道:“今日议事,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讨论的,可以反对,但是要把逻辑讲清楚,讲明白,而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就四点,现象、问题、原因、方案,要实事求是。”

李隆基之前推行屯营法的时候,就是派潞州武举学子和潞州享受到屯营待遇府兵去最底层担任队正,和军士讲明白为什么要推行屯营法,能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最后会是结果。军士明白屯营好处,兵户屯营推行起来就十分快捷。

让朝臣们去说,即便是讲宗族礼法那一套的道理,他们也讲不明白,军士也不会听,能够美好生活谁会听你那宗族礼法。

强词夺理,大唐军士手里的刀剑弓弩也不是白吃大唐皇帝的饭。

说不明白,他们说不出来官邸法、农庄法有哪些不好,所以只能选择要么丁忧、致仕、去职、祭祖借口的体面的离开,要么自己就住进官邸,接受宵禁管制,不能在夜夜笙歌燕舞,也不再需要家族供养维持奢靡生活,官邸法就是剥离官员和家族之间利益输送一步。

现在的陛下要是推行盐铁专营,那就是要断门阀士族家族的一条大财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刑部侍郎裴晏安说道:“陛下,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夫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què,音却,忠厚),民悫则财用足,足侈则饥寒生。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大致意思是:开宗明义反对与民争利、请罢盐铁等,基本是承袭董仲舒的思想。但他们围绕罢盐铁所阐述的理由,却偏离了董氏的原意。如贤良文学所谓开仁义,毋示以利的崇义贬利观点,就扼杀了董仲舒包含追功求利的进取精神。董氏虽然重视农业,但没有抑末的言论,他们却积极主张进本退末.董氏反对统治集团挥霍浪费,在他们那里变成了防淫佚、尚敦朴的安贫乐道思想。

这也代表了历代儒家经济思想,说是以市场自由经济为根本,其实就是遵循丛林法则,强欺弱,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可是忘记百姓不是鱼虾,当大部分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百姓连生存都是问题的时候,民乱就开了,这也朝代不过三百年根本原因,就是社会财富极端化,古达具体表现就是创造财富土地集中在少数人人手里。

《盐铁论》是在宣帝死后,汉元帝时定稿的,一书由桓宽编次整理而成。盐铁会议留下的书面材料经过桓宽的加工润色,处处渗透着他本人的观点。《盐铁论》赞赏儒家贤良品的崇义贬利,进本退末、安贫乐道思想溢于言表,被诸史列入儒家类,

可以说《盐铁论》充分反映了汉元帝时期儒学的经济观念。自元帝以后,西汉政权重用纯儒,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完全确立,讲着“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道德仁义,反对“与民争利”,“言利”是败坏了淳朴的社会风尚,引诱人民走“背义而趋利”的道路。董仲舒就流露出的宜少近古的经济复古思绪,崇义贬利,进本退末、安贫乐道思想也成为儒家贤良品德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