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元的第一次盐铁议事,确立新的转运常平制,李隆基提出化繁为简的赋税议案和大唐盐铁等如何朝廷控制两个问题留在下一次的盐铁议事。
离开麒麟楼后,姚崇想着陛下说的:如何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大唐,大唐日后何去何从?
面前这位大唐新君,能不能带着大唐继往开来?
姚崇的答案是—可以。他坚信。
盐铁会议散会之后,姚崇、郭元振、魏知古、卢怀慎并没有离去,因为凉州、并州因为昭武十姓的部落聚集,也为了应对默啜可汗率领后突厥的袭击,需要食盐、铁器等物资,粮食因为凉州周围有郭元振担任安西大都督时,在陇右屯田几万顷,常平仓和军仓里有足够数年粮食储存。
几人正在勤政务本楼商议,只见一黄门太监手持一筒飘着红色黄边小旗快速的向这边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喊“北庭捷报,大捷!”
高力士接过牛皮筒,看着密封完整,说道:“按制赐赏。”
转身双手递给李隆基。“陛下,北庭都护府捷报。”四方红色黄边小旗是直报皇帝的,缝隙处腊封很完整。
李隆基点头,高力士转动上面的封盖,封蜡脱落,取出一卷轴,李隆基展开,捷报很简短:阿史那默啜可汗让其子阿史那同俄率领军对北庭都护府附近归降左五咄陆、右五弩失毕及其子婿高丽莫离支高文简等部落进行攻击,唐军郭虔瓘朔州军在天山南麓击败西征的突厥大军,并在交战中斩杀了默啜可汗之子同俄,同行的默啜妹婿火拔颉利发、女婿阿史德胡禄也因此率部归降唐朝。
李隆基将捷报递给郭元振,问道:“进京传递捷报的军士可在。”
高力士回道:“报捷军士需要沐浴更衣才能拜见皇帝。”
具体战况和战场缴获,立功奖赏的名单可能要一月以后才能送到京城。
郭元振看完捷报后,“恭喜陛下,默啜可汗其子阿史那同俄被斩杀,其妹婿火拔颉利发、女婿阿史德胡禄归降,自此默啜可汗再也无力组织十万以上的大军,大唐北境三年内无忧。”
“对归降的火拔颉利发、阿史德胡禄部落士兵先在盐州和夏州盐矿劳动三年,敢称兵犯我边境,就要承担失败者代价。”
盐州盐州(今五原县)位于关内道境的北方。盐州盐池位于今天陕西省定边县的五原县、白池县(现位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自汉末以来,这里就是中原地区的一个主要的盐产区。到了隋代,由于盐业技术的发展,鄂尔多斯高原的盐池也随之水涨船高。分布着大量的盐湖、碱湖,并盛产盐碱、芒硝等化学原料。
盐州盐池的记录:盐池四所:乌池、二白池、三细项池、四瓦窑池。“乌、白二池出盐,今日又取之,瓦窑池、细项池皆废。”五原亦有类似的记载。有乌池,有白池,有细项池,有瓦窑池。”夏州治朔方郡(今陕西省靖边县北境,为一座城池),境内的盐池作了详细的记录:“(故城)西南方有两个盐池,大而绿。日青盐、军盐、人药分也。”“县城以北五十公里处,周归三十里,胡洛盐池。”又称“独乐曲,音色相似”。
这两处盐池不但要满足河套两座受降城和河套北边各部落游牧部落的食用盐,又担负着保证边疆军队军事物资的重要任务。
边疆军队的各种物资大部分都是以两处食盐在互市上换取牛、马、羊,奶制品、皮毛、粮食、草料等。食盐已经成为互市上等同于钱币兑换物资。
姚崇说道:“陛下,北方按照盐铁议事上的算法,盐池一升盐应该价值一两二钱的白银,但事实上,此时在互市上,每一升约价值一两五钱,在北边许多州府等地区,皆用食盐买卖货物。”
“在长安一石米可换一斗盐,可在夏州一石米仅能换一升盐,折价一两二钱,在北庭和后突厥等地,食盐价高,往来货商,多以食盐买卖。”
李隆基看着姚崇,示意姚崇继续说下去。
姚崇说道:“陛下,臣建议各地常平仓应设立储备盐仓,食盐也是百姓生活必需品,粮贱盐贵,更易推行银币的发行。”
姚崇说的很明白,既然食盐能够充当充当货币在用。那就把银币和食盐与粮食的交换价值绑定在一起。而且食盐更贵,比储存粮食更有性价比。
因为大唐足够的强大,人口日益增长,食盐和粮食需求在增长,以食盐和粮食为信誉的货币,才能够在大唐如此畅通无阻。
魏知古附和的说道:“姚明公言之有理,事实上,江南盐场食盐产量不足,就引起了官盐场和私盐场的挤兑,人满为患。”
“七月初,一升盐仅值粮三斗五斛,按江南粮价计算,一升盐引仅值银一钱七分五毫四厘。”
“到了今年年初,官盐场人满为患,人心汹汹,私盐场关门大吉,盐丁无以为生,盐价粮价飙升,最后盐价到了一贯二以上。”
李隆基稍微算了算,大约相当于170文涨到1200文相当于一两二钱,翻了六倍。
魏知古话锋一转说道:“但是随着京师粮荒逐渐黄杰,这种惶恐情绪得到了极大幅度的缓解。”
“各私盐场窝,再次开场煎盐,挤兑之风立减,这盐粮价慢慢的下来了,这盐慢慢降了起来,恢复到了一钱八分的价格。”
当时长安粮荒,风声传到江南,商人大量收购粮食,粮食价格也随之快速涨价,有人看准到商机,就以粮食兑换盐场的食盐,私盐场一开始还在兑换,后来发现粮价涨幅太快,因不敢保证粮食一直保持高位,就索性关了盐场。
而官盐场一看情况不对,就把食盐的价格也一路拉升起来。直到长安粮食供应稳定,江南不再有人大量收购粮食。粮食和食盐价格一路恢复原来的价格。
“我所说的银,并非现银,而是粮价和盐价折合之后,参考价格。”
卢怀慎呆滞了许久,有些疑惑的说道:“不是,为何如此?粮价贵,盐应该贱价才对,为何会是会涨?”
“米粮价贵,盐应该贱,粮价贵,盐反而贵?这…”
“陛下,臣愚钝。”
卢怀慎是明经进士,自从高宗时期科举进士及第之后,一直在京为官,擅长念经,集古代帝王行事,撰写《勤政务本谏》,劝谏皇帝勤政,这方面卢怀慎一直是很积极的作用。
但是长期任京官,让他无法了解这天下事儿,脱离百姓,不明白也很正常。
朱祁钰试图解释此事,对着卢怀慎说道:“这样说,商人大量购买米粮,米粮价格上涨,比如原来一石粮可换一升盐,现在一石可以换三升盐,商人发现中间有利可图,就用粮食大量兑换食盐,盐场就发生挤兑,食盐供应不足。但是粮食价格上涨不会一直持续,私盐场担心粮食随后价格回落,自己做了赔本买卖,就关停盐场。而官场官员有此也担心,,私盐场关停,官盐场内,粮多盐少,盐价自然飞涨,百姓见盐价飞涨,就用粮食去换取食盐,盐场就发生挤兑引价暴涨,因为人们不知道是否能够换出盐来。”
“京师粮食供应充足,江南不再有人收购粮食,而江南原本粮食充足,粮价回落,盐场则不再挤兑,盐价继续如同往常那般,则在官盐场内粮和盐平衡,盐价恢复。”
“卢明公,你能听懂朕在说什么吗?”
卢怀慎呆滞的摇了摇头,愣愣的说道:“盐一升等于金陵府一石的米,一石可以换三升盐等于粮食价格翻了两倍,粮价贵,盐也当贱才是。”
其实不光是卢怀慎,原本听到捷报没有离开的御史台御史、六部尚书、侍郎,各司司丞,也有不少人在挠头。
姚崇能够理解,郭元振、魏知古、王良也都可以理解。
李隆基取了一张白纸,画了三个圈,一个大圈,拿起来说道:“诸位明公请看,此乃三石粮食,粮食分为两部分的价值,一部分是百姓食用,也就是使用价值,一部分是用来交换其他物品,比如食盐,就是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加起来,才是粮食流通的价值,也就是货币的价值。”
“使用价值是可以人人都需要吃饭,饭食是使用米粮做成的,交换价值则是在贸易之中充当交换媒介的作用。”
“江南原本一石米粮兑换一升盐。但是因为有人大量收购粮食,粮价就上涨,这时候就一石米粮价格就能换三升盐。”李隆基先是点了一个圈,然后又点两个圈。
说道:“因为粮价涨了,食盐价格没涨,所以就会多兑换两升盐,所以有人就趁粮食价高之时大量兑换食盐。”李隆基把大圈大部分涂抹成黑色。“这时候,食盐交换价值大跌,远超使用价值的增长。”
“但是,江南种植有大量良田,夏粮丰收,粮价会很快降下来,当粮价恢复一石粮换一升盐的时候,那些一石粮换三升盐的商人,就会用手上的三升盐换取三石米粮,等于赚取二升食盐或者二石粮食差价。”
但是盐场也知道这种情况,私人盐场就关闭盐场,而官盐场也不敢承担这样风险,再说前边已经兑换出大部分食盐,食盐生产也供应不上兑换,所以就把食盐价格涨了上来。”
“后来长安粮食供应充足,江南也没有人大量收购粮食,夏粮也跟着丰收,人心稳定,生产恢复,粮食使用价值没变,但是交换价值却恢复原来的价格,原来兑换多余食盐的商贾,也把食盐对外兑换,所以盐价恢复了。”
卢怀慎这才恍然大悟的说道:“臣明白了。”
他看着那张图立刻才明白,原来如此!
盐不仅仅代表的是盐,它更是大唐发行的类似于开元通宝一样的钱。
李隆基说道:“把粮食比作银币,银币紧缺,自然交换价值上涨,银币供应平稳,交换价值也就平稳,银币供应大于需求,那银币交换价值就会贬值。”
“就如粮食还是粮食,盐还是盐,粮食多了交换价值自然贬值,粮食少了,其交换价值自然就水涨船高,同样食盐也是一样。
这是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的。”
李隆基这才松了口气,他讲的内容,并不复杂,其实就是最简单、最基础的货币的作用。
卢怀慎搞政治,尤其是帝王行事、文书这方面,很有成就,但是在经济领域,就是两眼一抹黑了。
姚崇反而看着皇帝,眼神闪烁。
按理来说,陛下做临淄王的时候,是不会学这些东西才对,陛下又是怎么如此透彻的、清晰的理解盐和粮食,在坊间流通的作用的呢?
在今年年初长安粮食的这次动荡中,这货币是何等价值呢?
这时候,姚崇更加确信,陛下背后有高人!九十九尺那么高!
至于陛下是否是真武大帝转世,姚崇是不信的,他更相信是陛下身后的高人,类似于汉武帝时期桑弘羊那般。
但是姚崇琢磨来琢磨去,也没琢磨出高人是谁。
魏知古认真的记下了笔记,陛下这部分关于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也是足以让他茅塞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