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士林风气?

朝廷抵报一篇《岳阳楼记》中,姚崇拿着抵报看道:“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姚崇说道:“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知我者,陛下!”姚崇拿着抵报,向窗外兴庆宫方向行礼,两眼朦胧眼泪流下来,这时卢怀慎在门外请见。

卢怀慎很是激动,指着抵报上的策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对乎?

说道“姚相,可看这篇策论?”姚崇看着卢怀慎一脸激动,说道:“正在看!”

卢怀慎一脸欣喜的看着姚崇说道:姚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的是什么,就在这篇策论中。”

你我都知道官场里有一套明面上的规矩是大家必须要遵守的。”

“一套暗地里的规矩,这套规矩,是会随着明面上的规定去变化的。”

“你如果遵照暗地里的规矩其办事,那只能走在暗地里,见不得光,上不得称,有所求,自然会被人利用,就需要不断的妥协,忍让,去利用你手中的权柄,去交换你需要的另外一些权柄。”

“如果按照明面上的规矩去做事,那便是仁者无敌。”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恰恰相反,如果你主官很懂这些事,那些蝇营狗苟,还如何进行呢?”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句话是孔子的话,就是让百姓跟着走,但是不能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韩非子》曰:官职者,能士之鼎也,任之以事,而愚智分也。”

《庄子》曰: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凡大河、漳水、滹沱、涿水、桑乾之类,悉是浊流,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此理必然。”

“皆因柴贱煤贵,若是柴贵煤贱,则民不伐则川固,绅不烧则丘茂。”

“此为三法,束水冲沙、黄河故道、固川茂丘,其三者相辅相成,方为治河之法。”

《易》曰:易有太极,始生两仪。”

“天地初开,一切皆为混沌,是为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极,清气向上为天,浊气向下为地。”“天为阳,地为阴。天地万物,世间万事,概为阴阳。”

“人有五恶,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臣一样都不沾,做不得魁首。”

注解:心思通达而阴险狡诈,行为乖僻而固执不改,言辞虚伪而蛊惑人心,记取非义而广为传播,顺应错误而理所当然,是为五恶。

“历朝历代总是非常容易走入一个怪圈之中,往往走上巅峰之后,立刻就开始由盛转衰,这其中的理由不计其数,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成平日久,社会漫逸出只重形式、大搞面子工程、表面文章、不注重实效的浮夸风气。”

“表现在官场上,则是欺上瞒下、虚报伪报的现象滋生蔓延,能捂就捂,能堵就堵,拿皇帝的话当屁放,拿朝廷的政令当一纸空文,拿鸡毛当令箭,比比皆是。表现在民间,就是尚奢、竞奢现象极为严重,比车驾、比服饰、比妆容、比侍女数量、比蛐蛐、比鸟等等,攀比竞奢风气浓重。”

卢怀慎看着姚崇说道:“陛下,答应姚相的为相的十策,可担忧朝廷的政策只有形,而无实,都是在做表面文章,而私下形成团体,对抗朝廷的变法,甚至窃取变法成果”

卢怀慎说道:“同流合污易,知行合一难。”

姚崇说道“那只有是朝廷不明,奸臣当道,谗佞专权,吏浊而怠,民悍而凶,官无正吏,朝无忠、无能臣工之时,自然要用来自保。”

卢怀慎说道:“所以,决定了臣子什么模样的,恰恰是陛下啊!”“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姚崇听到后一脸震惊,是啊,自古以来变法者有几人善终,正如达者,更畏惧穷。福荫子孙,在他们眼中,所谓的天下,不过是他们鼻子尖上,那一点点的金钱和地位。因此他们不遗余力的压榨穷人,聚敛财富,以求将这种发达保持永久。

而变法就是动这些发达者的利益,而陛下现在的变法已经一年有余,这大唐把朝政到底落实的到什么样子,各地的奏折大部分都是报喜。可谁知道这真实的情况如何?

第二天在大明宫的含元殿,高力士刚刚说道“有本启奏”姚崇就一步跨出,大声道:“陛下,臣有本奏!”

高力士话没有说完,只能把话憋回去,后退站在一旁。

“陛下,任何一个政令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在探索中,不断的纠正,才是一条政令应该有的模样。

一个严苛到无人去遵守的制度,等于没有制定制度,

“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

“臣子有六正六邪。”

“谄言以邪,坠主不义,朋党比周,以蔽主明。”

“入则辩言好辞,出则更复异其言语,使白黑无别,是非无间,伺侯可推,而因附然,使主恶布于境内,闻于四邻。

如此者,亡国之臣也。”

“若是国家昏乱,所为不道,敢犯主之颜面,言君之过失,不辞其诛,身死国安,不悔所行,如此者直臣也。”

姚崇只打算做个忠直臣工,不打算做亡国之臣

安官贪禄;营于私家;不务公事;怀其智藏其能,主饥于论渴于策,犹不肯尽节;容容乎与世沈浮上下,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来,有志向的人是最可靠的力量”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这个道理没错,但是把复杂的贫富差异问题,简单归咎到百姓是否勤劳上去,是片面的,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是官僚惰政的主要手段。

翻译翻译就是树靶子。

关于贫富差距的思考,在大唐的历史上,比比皆是。

权力和义务,从来都是对等的,没有只享受权力,而不履行义务的说法。

“南衙有勾栏,北衙有斜狭。”

“富家郎进来,可以如胶似漆;穷姐夫进来,财散人离。有钱时,终日就是夫妻;手内消乏,夫妻二字休要提起。”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

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是所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姚崇的这段话并不复杂,其实就是说如何安心,就是孟子所说的求我,求外的区别,以及如何安心,如何立命。

“但是光安心又有何用呢?”李隆基叹息的说道:“张韵乃是文进士出身,他不懂孔孟之道吗?他不懂安心立命吗?道理大家都懂。”

“可是仍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知行合一啊。”

李隆基通过和姚崇的奏对,终于发现了,问题出在哪里了!

知: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是一回事,行: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又是一回事了。

把知和行分成了两截,当成两回事,这不是瞎胡闹吗?

能够把自己安顿好的人,活明白了的人,就是仁者。

安心求道能立命,仁者无敌。

《韩非子》曰:官职者,能士之鼎也,任之以事,而愚智分也。”

李隆基听到后说道:“是啊,当初,要是朕听信张韵的奏疏,不做察看,求故,明理,寻道,那朕可就真是昏庸之人。”

「察类」是为了「知其然」,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属概念论研究的范围:

「求故」是为了知其「所以然」,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主要属于判断论研究的范围;

「明理」是为了知其「必然」和「当然」,主要解决预测其发展趋势和怎么办的问题,属于推理论研究的范围。

「寻道」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必然和当然之后,如何脚踏实地的解决问题的范围。

当然,四者又是密切相关,互相包容的。

比如,要「察类」,就须认识事物的本质,否则就难以区别其类别;

而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必须「求故」;

而要「求故」,就必须进行判断和推理必须「明理」。

但又提出了,明明德到至精至一,然亦未尝离却事物,事事物物皆离不开现实,真实,所以要脚踏实地的解决问题,便是「寻道」。

李隆基说道:“通过寿王之事,可以得出想要把一个好人,变成坏人,总共分三步。”

“第一步,我们要盛赞他,夸耀他,不称职的优点夸过头,把他夸上头,夸的他自己都不知道东南西北。”

“第二步,我们要为他的缺点开脱,明褒暗讽他的缺点,这样一来,几乎所有人都会知道,他的缺点到底是什么,慢慢的就会被人所厌恶。”

“第三步应该是无中生有,则是击垮他,这个时候,他内外交困,就已经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了。”把优点夸到让人厌烦,把缺点开脱到人人皆知,在内外交困的时候,出重拳,打的他毫无还手之力。”

李隆基想起王明阳的心学讲究的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

脱离事物讲明明德就是瞎扯淡,这是心学的核心理念。

人有五恶,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臣一样都不沾,做不得魁首。心思通达而阴险狡诈,行为乖僻而固执不改,言辞虚伪而蛊惑人心,记取非义而广为传播,顺应错误而理所当然,是为五恶。

比如,要「察类」,就须认识事物的本质,否则就难以区别其类别;

而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必须「求故」;

而要「求故」,就必须进行判断和推理必须「明理」。

但心学又提出了,明明德到至精至一,然亦未尝离却事物,事事物物皆离不开现实,真实,所以要脚踏实地的解决问题,便是「寻道」。

谓曰:「若复有人悭贪业故,生贫穷家,衣不隐身,食不续命,黧瘦衰蔽,人所恶贱。」

抵报的策论说的就是有这样一群读书人,瞧不起生贫穷家,衣不隐身,食不续命的穷民,因为这些人没有礼仪,他们说衣不遮体,食不续命,是个人都会厌恶。

在享受了劳动成果之后,还要怒骂劳动者不懂礼仪,不是人,那就让他们劳动试试。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那些人,无非倚贵欺贱、恃强凌弱、欺软怕硬罢了。”

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则影正。”

“君者,磐也,民者,水也,磐圆则水圆。”

“君者,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他年同上凤凰台,今朝独占麒麟阁。

“历代非开辟帝王,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

“多口不道善言,心不知邑邑,不知选贤人善士托其身焉以为己忧。”

“动行不知所务,止立不知所定。”

“日选择于物,不知所贵;从物如流,不知所归;五凿为正,心从而坏,如此则可谓庸人矣。”

皇帝出生就是锦衣玉食,不知民间疾苦,不知哀、忧、劳、惧、危。

这自然就说不出什么好话来,也不知道忧愁,更不知如何辨忠奸,做事不知道该怎么做,不做事也不知道根基在哪里。

日常奢靡无度,不知道所用之物的昂贵,更不知道所用之物从何而来,对谏言也只知道说:啊对对对,你们看着办。就变成了庸人。

“若论亡国之兆。其一曰求荣得辱,致使天下有志之士寒心,天下失序;其二曰人亡政息,党锢盈天,政令朝令夕改,反反复复,致使天下失宁;其三曰政怠宦成,天下神器假手于人,器名假私相授,天下失道。”

张韵家里搜出麒麟教子篇之中,共有金科玉律七条。的是观点鲜明坦率朴实,语言精炼警句迭出,振聋发聩的一派胡言

第一条:对与错,对自己有利则为对,对自己有害则为错。若是无法分辨,利于顶头上司则对。

第二条:真与假,学会说谎、善于说谎、习惯说谎,妓与官无二致,皆以言惑天下,官字两个口,欺上又瞒下。

第三条:少思少虑少念,不学无术,眼盲心瞎。遇世间不平事而觉不平者,意难平则坎坷蹉跎;遇世间不平事而不觉者,念通达则官运亨通。

第四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对上利则平步青云,对下利则固若金汤,利自当头,千里做官只为财。

第五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着眼当下鼠目寸光,方为官本务。王道乐土,与己何干?欲食肉,就要目光短浅,不思长策,合则为群,不合则寡。

第六条:溜须拍马,升迁考评唯有上官。这溜须拍马讲究的就是一个巧,务必切合心意,神乐仙都千万妓,嫁得名流又几何?

第七条:变则通,通则久,变通变通,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审时度势,因时而定,宽严一念间,权钱相辉映。

“这便是张家总结千年的为官之道和官场处世之心得。”

“如果大唐都是遵照如此心得当官,就是士林之风骨,那朕可就真的成为孤家寡人了。”

姚崇等官员看见皇上发怒,赶忙行礼道:“陛下英明神武,必不会如此,还望息怒,保重圣体。”

李隆基说道“博百家之长,方为治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