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粪”财巨大

李隆基看了看陆象先说道:“此事,可在本月盐铁议事时提出,现在首要是解决京兆府一府九县寒冬取暖问题,你!”

对这种只提出问题,却不给出解决问题的或者给出一个看似解决问题的方法实则对毫无效果的人,李隆基首先是感觉愤怒。

不过看着陆象先一脸无辜的样子,却突然有些无语,这就是有些典型读书用功不用脑,读书读傻了。

李隆基不得换一个问法,“那路司丞说的是司农寺下属的钩盾署每年能够保证朝堂和各官府的取暖需求,那你这大雪天早晨是带着府衙的人从民坊出来的,这是?”

陆象先说道:“怀远坊内有善济堂里面多有孤寡老幼,臣和同僚给送些柴粮。”

李隆基去年颁布的限制全国寺庙和僧侣的诏书,并列入律法,大唐全部寺庙不再新增,只保留三百家比较大的寺庙,僧侣不得超过一万人,虽然反对者比较多,但李隆基以武周寺庙出价,后夺大唐江山为例让一众反对者闭嘴。

说白了寺庙用于铜铁铸造佛像和钟鼎耗费巨大,又不产生经济效益,而且四面占有大量耕地和佃户还不缴纳田税,又有司法豁免权,对社会稳定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政治正确性诏书,寺庙为了传教私利,鼓动武则天夺得大唐江山,有祸乱朝政之嫌,罚没寺庙田产,解散僧侣,除保留三百家寺庙归礼部祠部司与太常寺共同管理,不得再用铜铁铸造佛像。

以前寺庙以收留无田百姓的“悲田院”也就改为“善济堂”不过这里只收留60岁以上,七岁以下幼童以及伤残和生病无人照看的孤寡。

陆象先这时候能有如此善心,李隆基也就压住自己心中的怒火,这也是在京城呆久了,没有实践经验只会靠着书本意思加上自己想法解决事情的书呆子官员。

而且这种官员在京城不在少数,李隆基一直感觉自己身边读书人不少,可就是挑不出经世致用的人才。

也就说看着身边的人不少,可真正能办事,办实事的官员非常少。京城朝堂的官员没有在大唐各地治理经验,都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想出来治理各地不同情况的办法。

看来需要笙选一批治理优秀的地方官员来京城各部,而且把京城四品以下官员任命到地方锻炼锻炼。这只是是个临时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想长久解决问题,还是要制定一个行之有效规章。

压住心中不快,李隆基说道:“陪朕一起到长安各民坊转转!”

陆象先说的瑞炭其实是冶炼钢铁的焦炭,冬季李隆基时紫宸殿熏炉烧木炭一个时辰需要换一次,作为大唐议政,论事决策中心,显然是十分不适合的。

李隆基就让送了一些焦炭,焦炭烧红之后上方放着几块,能够两三个时辰不用更换,而且燃烧温度也高,现在的古法烧制焦炭污染性太大,所以焦炭是冶炼钢炉专用。

李隆基一边走一边说:“卢司丞,京师每年需要粮柴你能熟记于心,其本职做的不错,你父亲陆元方曾担任宰相之职。”

“朕现在可以告诉你,经过两年时间修渠冲洗火烧施肥,关中两万顷盐化田地,明春就可耕种,还要再次修筑郑国渠,让关中恢复关中粮仓的美誉。”

“明年秋收之后关中产粮就能满足长安所需,此事户部与工部有功,并恩泽百年,朕会命人,将此事和有功之臣刻石立碑传颂后世!”

“陆司丞名字也在其中!”

陆象先有些激动,急忙行礼,李隆基伸手阻止了他,说道:“关中原是先周牧马之地,后封地设秦。”

“秦经过270年时间,特别是商鞅变法图强之后150年,让牧马之地成为万顷良田,繁华都城。”

“朕的开元新政也希望能将大唐变为处处良田,家家高楼,百姓安居,四海臣服,出长安三万里皆是大唐国土。”

陆象先听着激动,说道:“陛下宏图伟略,臣愿鞠躬尽瘁!”

“长安每年取暖需要400万担柴,户部司农寺下属的钩盾署每年能准备96万根木柴,你这里说的是能够保证皇宫官邸取暖之用,百姓取暖可能不够。”李隆基想到这里说道:“牵马来,一起去长安卫公署。”

长安卫公署在崇业坊,紧邻着朱雀大街,一行人骑马不到一刻钟抵达。

卫公署接到接驾的消息,满是震惊,这种最大八品官的衙门,皇帝亲自前来,一众官员满是慌乱,有些人跑着向衙门口接驾,下雪路滑,一下子十几人滑倒下来。

李隆基骑马赶到时,正好看见这一幕。青衣小官跪在地上“陛下,臣君前失仪,有负圣恩。”

“免礼,都快起来吧!”李隆基下马之后,让滑到官员都尽快起来,官员都起来,李隆基就直接进了卫公署办公内衙,雪虽然还在下,但卫公署门前和院内明显有被请扫过的痕迹。

李隆基抵达内衙,高力士给皇帝解开披风,拿到屋外抖落掉上面的雪花,这屋内很是温暖,又看不见熏炉,明显是铺设火炕,便直接问道:“卫公署成立已有一年有余,简单说一下。”

青衣小官行礼道:“陛下,卫公署一年下来,岁得钱一千四百万贯,每岁支出九百八十万贯,上缴户部三百万贯,兵部五十万贯,皇宫三十万贯,余下需新购驽马匹二百匹,马车一百五十架。”

李隆基是知道宋朝有个赵构“粪霸”皇帝,听了青衣小官的话还是有些吃惊,虽然通政司和户部都上奏折对卫公署给与表功,但没有说卫公署这么赚钱。

怪不得连宋朝皇帝都要做“粪霸”。

“等等,这给兵部和皇宫的钱是怎么回事?”李隆基问道。然后看了看高力士,高力士点头看来是知道这回事。

青衣小官赶忙说道:“京城有11万京军,军马5万匹,每天出粪车一千四百车,这一车粪一千五百斤可卖80文钱。”

“没想到这长安竟然隐藏这么大看不见生意。”李隆基自语道,又问“一车80文能施肥几亩,可增产多少?你可知?”

“回禀陛下,一车粪水覆土两月可产粪土三千斤,施肥两亩地,风调雨顺亩可增产一石以上,上田可增长两石多。”

“一石十斗,一斗长安粮价是30文,陛下,一亩可增收300文,上田就是600文。”陆象先在一旁自己算了起来。

李隆基问道青衣小官,“你叫什么,哪里人士?”

青衣小官说道:“下官裴明礼”李隆基想起来了,当时是太子时候,裴仲是算科中举,还担任过太子陪读,唐朝所有算学科举,但不重视算学,算学一般只能担任九品官,很难升官,算学学子报考者很少。

这长安成立“卫公署”还是裴明礼提出来的。李隆基笑着问道:“朕想起来你是算科中举,还曾是太子侍读,这“卫公署”还是你提出的,只是当时睿宗皇帝不准,朕亲政后才成立起来,没想到是你?”

“给朕说说这粪水财源你是如何想到的”李隆基饶有兴趣看着眼前这个和自己差不多同龄的人。

裴明礼行礼道:“陛下,汉书《汜胜之书》“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良田也。”

“商汤时期因粪水污染皇城,粪能使土地变为良田,就有掏粪官吏名曰“条狼氏”,秦汉时期称为“右校检署。”

“汉亡之后因战乱逐渐废除,唐太宗立又废,高宗欲立未成。”

“裴明礼具体情况说的明白一些。”

“唐立国初年,渭水之盟之后,国库空虚,有遇百年未有大旱,,而且旱极而蝗,之后又是大规模的蝗虫过境,更是雪上加霜。国内遭遇天灾还不算,本来定下渭水之盟答应和平共处的突厥又要乘人之危,准备南下。这内忧外患让刚刚登基的李世民也是焦头烂额,朝会上他询问文武百官可有解决之法。

要解决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但最大的问题是朝廷现在没钱。没钱就不能从民间收购粮食去灾区赈灾,没钱就没办法发军饷、发物资让军队作战,如果钱能到位,那么大部分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房玄龄此时也是忧心忡忡,先是汇报各地灾情,之后便说岭南地区还有不少余粮,但朝廷没钱也没办法买来赈灾,他也束手无策。没钱怎么办?总不能去抢岭南百姓的粮食吧。”

这时少府监裴匪舒站出来提了一个意见,他说:“陛下不必忧心,微臣有一个法子可以一试,说不定有奇效。前几日臣听说御马监中的马粪堆积如山,想必军中的马粪肯定更多,既然如此,不如把我大唐官府、军队中的马粪都收集起来,当肥料卖掉。蝗灾后百姓正要重新耕作,而马粪这样的好肥料他们必然需要,这样既能够充盈国库还能解百姓之苦,岂不是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李世民一听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于是下令以宰相房玄龄为主,大将军尉迟恭、少府监裴匪舒为辅,全权负责卖马粪事宜。之后一场由官府主导的“马粪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效果果然不错,仅半个月就让朝廷获利颇丰,解了燃眉之急。

这下好了,内部有钱了、稳定了,外部胆怯了、退却了,本来岌岌可危的形势一下就发生逆转,马粪功不可没。

不过半月后李世民就下令所有官员停止马粪买卖,官员们都很不解,这么好的事为什么要停?李世民在众人的质疑下道出实情,原来江夏王李道宗给他上了一道奏章,建议他停止“马粪运动”,不然随着此运动越来越深入人心,“马粪皇帝”这个名号很可能会扣在他头上。李世民当然不愿意自己有这么个“雅号”,于是立马下令停止。大臣们虽心有怨言,但毕竟关乎皇帝威严,未来史书要留这么一个名也确实不好,于是都不再反对。

让朝廷始料未及的是,官方停止了马粪买卖,民间却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反而还愈演愈烈。没有了官方的控制,各种不法经营也出现了,暗自抬价、以次充好、非法强占等等,官府派人取缔竟然还引起民怨,不少百姓开始聚众暴动。此时还是裴匪舒站出来说可以让民间继续该活动,官方只要将其纳入经营范围合法化管理就行。李世民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久后暴乱平息,民间经营环境也好了不少。

高宗时期少府监裴舒给唐高宗打报告:陛下,咱们把皇宫禁苑的马粪给卖了吧,我算了一下,一年能卖二十万贯呢!

唐高宗一听裴舒的话,眼前一亮,觉得这生意可以啊,就立马找来大臣商量,当时的大臣刘仁轨一听唐高宗的卖马粪计划,整个人都惊呆了,他连忙对唐高宗说,“恐后人称唐家卖马粪。”

唐高宗一听,有道理啊,虽然他爱钱,但堂堂皇帝,更要脸啊。于是就熄灭了卖马粪的念头……

然长安人口增多,已经是数十万居住的大城市,长安粪量也位列第一居民家里堆粪成山,索性泼街上。长安粪月围城,唐高宗紧急立法“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唐律疏议》

重刑解决不了巨粪,唐高宗将掏粪权下放民间,掏粪工成了民间行为,凭粪成了月入过千的富户不在少数,粪也不再流浪街头。

粪在古代是一种很好的肥料,在没有化肥的年代,粪这种生物肥可谓是供不应求,凡是种田的农户都对粪有着巨大的需求,可以说,根本不愁卖。唐高宗这个皇帝虽然没能卖成马粪,但那个时候卖粪的人不可胜数,,倒卖粪仍旧是一样极为挣钱的营生。民间就有了黑社会性质的

武周时期,这“粪霸”是皇城殿帅武守诚,按照军中惯例,把卖马粪的钱分给各级将领,武守诚拿了一份钱,还给自己的夫人额外要了一份钱。

殿帅是什么官职?殿帅全称殿前都指挥使,掌握皇城五万禁军,相当于京城卫戍区的司令员,而就是这样的高级武官,不仅惦记着军队中卖马粪的钱,而且还要给自己的夫人额外要一份,可见军队卖马粪的钱不是一个小数目,否则也不会让堂堂殿帅拉下颜面去要两份。

裴明礼继续说道:“卫公署成立前,长安粪霸一头收城中百姓钱,一头收乡村黎民钱,两头收钱,每年敛财千万以上,然朝廷得不到一分钱。”

“朕记得当初你在奏折可没说这粪能赚这么多钱,只说能解决长安民间缺柴之困。”

裴明礼说道:“既有粪霸,就有柴霸,城中百姓生活柴不可缺,城外山林多为贵人占领,柴夫砍柴需每月给山林主家送五担柴火。城中买柴有被城中坊间恶霸抽取一成。”

“可恶,这些昏庸之臣整天说着皇帝与民争利,私下里却豢养犬狼祸害一方,户部收税都不敢如此两头收税!”李隆基有些愤怒。

“陛下,息怒!”裴明礼“朝廷先天一年开始实施武备屯营,这些粪霸、柴霸就失去来源。”

“这怎么说法”

“武备屯营把山林河流都划分到各个屯营,长安附近屯营的百姓为了高产,每天清晨都会赶着牲口进城收粪。为了不空手而来,都会在前一天下午砍上几担柴火或者带上一担草料。”

“卖了柴火和草料再收了粪,就可回家。只是这屯营黎民收粪人员不固定,人也不固定,农忙时便十几日不来。”

“这城中粪霸,柴霸就不敢找屯营麻烦?”李隆基问道。

裴明礼说道:“屯营进城都是相邀一起进城,彼此有个照应,武备屯营的青壮都是经过练兵的,还有武备府护着,等闲不敢招惹。”

“后来陛下杖毙京兆府崔...”裴明礼看见李隆基脸色难看一时不敢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