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佛系官员不堪用

大唐正是逐步建设九大牧场和二十六个官方的牧马场,大唐关中道和河北道就有牧场六个,就有牧马15万匹,每年出栏三万匹,驽马五万匹。

这样就实现大唐的京军11万人,有骑兵五万,每三个步兵就会有一匹驽马,四轮武刚车的加入,三马匹互换,就能实现每日百里的行军速度,急行军可以一天二百里的路程。

京军剿匪就要要让当地出其不意,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剿杀这些地方豪强的武力羽翼。

李隆基对新的通政司司丞,也提出自己的人选,就是以前潞州参事,后担任幽州刺史,现在的淮南道都御史,李川浩。

李川浩是个好人,也是个忠臣,是武周时情科举算学中举,是个文进士。但后来在对后突厥用兵时期,因其对算术的精通,对后突厥的行军有着准确数预测估算,让大唐在对突厥的拦截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李川浩作为乾元年间的进士,武则天让其跟随当时自己的情人薛简出征突厥,遭到突厥夜袭,紫荆关单骑出来,向幽州借兵四千,又冲了回去,临走之前,李川浩还对幽州刺史卢奇说道:,吾必以死报国矣!

李川浩毕竟不是常山赵子龙,没有七进七出的本事。

谢泽抱着他的忠君思想,以死报君了。

可惜,薛简兵败为了撇清自己原因,把责任推给几位大将,李川浩幸得狄仁杰力保,被贬到地方成为从六品的潞州知州事,就是那时和李隆基一起。

通政使是一个正四品的官员,这个官职在大唐品秩不低,毕竟大唐一品二品大员都是不掌实职亲王和郡王,要么就是国公、太保、少保名义官员。现在的通政使真正意义上的位卑权重。

通政使负责上达下情,关防诸司出入公文,奏报四方章奏,实封建言,陈情伸诉及军情声息灾异等事的奏闻。

通政使做什么?议大政、大狱以及会推文武大臣。

李隆基为何突然提议任命新的通政使?

其实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到了。

当初李隆基设立通政司的目的,除了让通政使分门别类的整理奏疏以外,还有一个关键的目的,那就是:惟欲达四聪以来天下之言。

通政使掌管天下里正乡农,风闻言事之职责。

现在屯营法发展的十分顺利,这一来天下之言的需求,就日益旺盛了,需要一个人帮忙处理各地通政令吏陈条了。

但是乡野之事非常繁杂,需要一个人带着通政司来处理。

“陛下的意思是让臣来做此事?”卢怀慎眉头紧皱。

这朝里军政两道通吃、以来天下之言、擅长跟百姓们打交道的朝臣,貌似只剩下他自己了。

历史上虽然有人说卢怀慎是“伴食宰相”,但李隆基却知道要是按照现在对君子的标准来要求,卢怀慎是廉洁、风清气正,严守律法,懂得谦让的君子。

但卢怀慎对官员的评鉴确是有一双慧眼,所以让卢怀慎带着李川浩看看,这个通政司通政史职责能担起吗?

通政使,官以通政为名,政犹水也,欲其常通无壅遏之患。

李隆基对朝政的理解就像是水一样,通政司的作用就是疏通水道,使其无阻塞之患。

通政司收到各地通政信件繁多,,甚至秘书省也有了文书房专门管理奏疏分门别类呈到御前。

李隆基设通政使,并不是打算把门下省给拆了,魏知古除了喜欢喋喋不休的念他自己都不信的经以外,整体来说,除了迂腐一些,干的还不错。

李隆基设政事堂,让门下省正式领眼下三千军镇,一万八千屯营,一百九十二万余户,近千万的百姓的天下之言。

这件事看起来很难,但是却是掌管三千余军镇通政官陈条罢了,有一整个通政司配合,门下省有审核驳回中书省诏书政令的权利,这是对中书省的权利的限制,也是制约。

天下政事以百姓为先,但是百姓之事,错综复杂,为了一堵墙就能闹出人命来,为了水渠改口,就能老死不相往来,为了一棵杨树遮别家阴就能天翻地覆,这些事,处理起来,千头万绪。

李川浩有十分充足的与百姓打交道的经验。

“淮南道都御史的事情可以暂时放一放,交给淮南道都副御史。”李隆基回答了姚崇的问题,官员笙选是吏部的事情,但御史台、通政司、御林卫是直属皇帝机构,吏部虽有考课和笙选的权利,但最终人员还是皇帝勾选,李川浩从地方调到朝堂,他的确打算让李川浩明降暗升。

这时郭元振说道:“陛下,吐蕃经过在陇右两年多失败,在两三年内绝无可能在陇右区域发起万人以上征战,臣请黄河九曲之地建设乌堡守捉城,并在险要关隘筑城。”

“朕没有多大意见,陇右是大唐西出商贸之路,必须保证商路安全畅通。”

“对陇右道与吐蕃关隘道路进行绘制,对所需钱粮尽快呈报。”

“另对吐蕃战死人等,宜令所在州县速与瘗埋,还有对降唐吐蕃士兵全部纳入西受降城矿场,劳作五年,此暂定永例,如何?”

李隆基看着姚崇说道:“朕看以中书省为主设立政事堂,方便三省议事,这政事堂还需姚相多费心。”

但是姚崇却摇头说道“臣还是领着中书之事为宜,卢怀慎他…”

卢怀慎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因此把朝中许多事务都推让给姚崇,自己概不专断,当时人讥笑他为“伴食宰相”,伴食就是陪伴着别人吃饭之意,通俗地说,就是跟着别人混饭吃,只吃饭不办事。后人便用“伴食宰相”比喻碌碌无为的官员。

但卢怀慎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才不及姚崇,不跟姚崇争功争斗,这已是难能可贵、因为自古以来,有许多才不如人者,不但不主动让贤,还为了自己的利益权利,跟别人斗个你死我活,从而把朝中弄得乌烟瘴气。从这点看,卢怀慎不愧是一位贤人、君子。

卢怀慎黄门监,并兼任吏部尚书。令人钦佩的还有,历史上他不仅自己为官清廉,而且家教良好,儿子卢奂、卢弈也都是清官忠臣。不像大名鼎鼎的宰相姚崇,自己清廉,但家教不严。其子姚彝、姚异,就大贪官,曾遭到舆论的谴责,也导致姚崇自己被人诟病,最终被迫辞职。

不过穿越来的李隆基在魏知古在开元初年状告姚崇儿子在笙选官员时,讨要官职时,直接将姚彝、姚异送到史学馆给与校书郎的职位。专心核校对史书吧,磨磨他们贪腐欲望。

不过卢怀慎的小儿子现在却进入武举学堂,有打算从文转武的意思。

考课即将开始,这次魏知古提出笙选官员的名单有陆象先。

姚崇对陆象先并不太满意,李隆基对陆象先也不太满意。

“陛下,非臣厌恶此人,而是,陆象先不堪大任。”姚崇俯首说道。

随后姚崇说道陆象先在为官理政方面,陆象先以宽仁为怀。当益州长史时,有人建议他以严厉来树威,达到震慑目的。陆象先却不以为然:“为政者理则可矣,何必严刑树威?损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对犯错的下属他只是批评教育,并不作严厉惩罚。手下人对此有意见,让他应该对犯错的小吏施杖刑。结果陆象先说,既然要施杖刑那就从你开始吧。让属下无言以对。

象先当官没架子。在担任同州刺史时,手下的参军多是名门子弟。这些人见陆长官宽厚,非但没敬意,还琢磨着花式恶搞。甲说:“我能在大厅前旋转笏板,对老大扬眉瞪眼作揖。”乙说:“我可以在老大面前涂个大黑脸,穿着绿布衣,扮成跳大神的。”丙说:“我能在老大面前学女人梳妆,然后就像新娘子拜公婆那样。”三个人越说越过火。传到陆象先弟弟耳朵里,陆弟弟很气愤,向哥哥反映情况:“哥哥你是三辅刺史,怎么成了他们嘲笑的对象?!”。然而陆象先呷一口茶,不以为然。他慢悠悠地说:“是那些人成了‘笑具’,怎么会是我呢?”

他常说:“天下哪里有那么多事?不过是自寻烦恼罢了。从自己心灵上开始清理,事儿不就都简单了嘛。”这就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来历。

也就是说陆象先做个文人雅士的君子可以,但是做官做到这份上只能说迂腐,或者是懒政行为。

姚崇做事向来公私分明,但对朝堂之事反对自己提议的人容易发生矛盾,所以和卢怀慎两人是比较合适搭档,李隆基为了发挥姚崇的能力,把张说、宋璟、李朝隐等都下放各地州府进行所谓下基层锻炼。确也留下郭元振、魏知古等,这些人对国家功劳比较大,李隆基成立军机省让郭元振让出中书省左仆射的职位,让魏知古担任门下省平章

就是让姚崇不要和朝堂上不统一监督人闹到不能说是水火不容,只能说你死我活。

直到现在,姚崇和郭元振依旧不是很对付,姚崇不怕郭元振,但是李隆基却怕郭元振在陇右的旧部突然犯浑,专门和姚崇谈心让其让一段时间郭元振。

彼时大唐风雨飘摇,大唐行军大元帅郭元振和中书省宰相再闹起来,不是给胡人看笑话?

一如当初蔺相如在小巷子里,跟廉颇碰到,蔺相如立刻让路,只是在防止秦国的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毒计得逞罢了。

彼时秦国毒计,离间蔺相如和廉颇,蔺相如得知之后,在朝野中处处退让,就是防止两虎共斗的局面发生。

姚崇是非常公私分明的,公是公,私是私。

所以,于谦说陆象先不堪大任,那估计就是不堪大任了。

其实李隆基也知道,这陆象先也就是个平庸中人罢了。

陆象先,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比较佛系的人。

李隆基点了点头说道:“那这笙选官员,卢相可有人选?”

吏部的事儿足够多了,考课笙选官员的事情是比较繁琐和劳心的事儿,卢怀慎的心力怕是熬不住。

卢怀慎想了很久,才说道:“李朝隐,字光国,唐京兆郡三原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人。

李朝隐自武则天当政时入仕,扶持了唐朝几代皇帝,历任侍御史、长安令、同州刺史、大理卿、吏部侍郎等,为政清廉,累著能名。

武则天神龙年间,功臣敬晖、桓彦范等人被武三思诬告,侍御史郑领受武则天的旨意请求判处他们死刑。在事关生死的关键时刻,李朝隐挺身直言,他主张不经审理查实,不宜轻易用法。他因此冒犯了武则天,被贬官流放。由于宰相韦巨源等人为他求情——“朝隐素清正,一日远逐,恐骇天下”,李朝隐才得以免逐。

后来,李朝隐做了侍御史。当时宦官当政,未经正式程序非法任命了许多官员。李朝隐不怕打击报复,弹劾罢免了一千四百多个官吏。不久后,李朝隐改任长安令。

当时,有个宦官叫闾兴贵,托李朝隐为他办事,李朝隐铁面无私将他逮捕入狱。唐睿宗听说这件事之后非常高兴,特意召见了李朝隐,对他说:“你作为京师万年县的县令能够做到这样,朕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唐睿宗还在承天门召集文武百官,向他们宣传李朝隐的所作所为,并且颁下制书表彰他说:“自古以来宦官每遇宽容柔弱的君主,必定会玩弄权势,擅作威福。朕每次读前代历史时,都对此颇多感慨。真正能够符合朕的心意的是像李朝隐这样的人,所以应为他晋一阶,为太中大夫,将他的考核成绩定为中上,并且赐绢一百匹。”

还有一次,安成公主的家奴侵夺了百姓的田地,李朝隐严格执法,拘捕了公主的家奴并给予杖打之刑。从此,权贵豪强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陛下,李朝隐现任吏部侍郎,又在地方任官十余年,可堪用暂代笙选政通史职务,本来吏部考功司就与通政司诸事有重叠。”

姚崇说道“陛下,臣以为,最合适的是从政通官中遴选一位,他们比臣等更善于跟百姓打交道。”

朝中得有个政通令官的话事人,但是眼下政通令官的资历尚浅,再等几年,等到政通令官们真的成长起来,就可以让政通令官遴选。

姚崇这么说,是有他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