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坐直了身子说道:“今日朝议,朕有几事,其一,就是明年复建饶乐城之事,后突厥人主力北逃,太宗时期的饶乐州也应该复建了,朕还是那句话,宁可在塞外发生征战也不可在长城之有内战,饶乐城先行屯营军镇管辖,三年之后再议。”
“饶乐城及周围太宗时期牧场和守捉城,朕以为该复建了,这是武举学堂出的一份结业策论,待会儿让高力士给大伙儿念念。”
这第一件事,就是决定大唐国策是进攻还是防御,这决定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国策。
“第二件事,则是年末了,大唐精钢冶炼场,各色矿场,牧马场、车架坊,兵械监、铸币监、纺织坊、服饰坊,总共有八十余万工匠,。”
“这些官营的工匠们为大唐建设立功不少,应给奖赏。”
“此事,也要议一议。”
李隆基要对工匠建立功勋晋爵制,并设立奇技牌和新物牌,就是字面意思,新奇的工艺技术和发明创造新的物品,奖牌纯金制作。
至今一等功勋奖章只发出去了二十四块,一等功勋必须是夺敌帅旗,斩杀或俘获大将军一级将军,或者就是如张孝嵩那种攻城灭国之举。李隆基可不是说话不算数的人,一等功牌兹事体大,李隆基打算再授予四枚。
这四枚,每一枚都是有着极大贡献之人。
李隆基的功赏牌,是没有特权的,纯粹的勋章,他还是秉持着军功封爵的态度,勋章是奖励范围就很宽泛,只要对大明有功皆赏赐。
这也是李隆基的一个试探,对工匠的创新进行国赏,刺激工匠的探索精神。
钱没有,只有一块功赏牌。
在廷文武重重的叹了口气,按照大唐眼下功勋的计算方式,他们这辈子都别想捞到一块奇功牌,头功牌都是极难。文臣里面,大唐文武双全的人不少,但也是极为有限的几个臣工,因军功有功赏牌。
比如紫微舍人倪若水,此刻表情非常微妙,他有块二等功勋牌,还是走狗屎运得去赶赴陇右前线,记录诸将功勋时候,正好赶上一场劫掠遭遇战得来的。
有用吗?其实就是供在家里镇邪。
没用吗?人人都羡慕他的狗屎运。
此时陛下一说,倪若水才反应过来,那银牌,好像非常珍贵。
人不患寡患不均,陛下的功赏牌赏出去了那么多,朝臣却是一块都捞不到。
只能呜呼哀哉,正是那鼻子上抹蜜糖——干馋捞不着。
李隆基说道:“各位臣公,都准备准备,在明年年初盐铁会上提出自己意见?”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说道:“御史有检察权利,靖安司缉拿之权,尚书省督察六部二十四司保证政令畅通。”
大唐以前是小吏查大官,会导致什么结果?
就是小吏不敢查,不敢动。
以前的御史台御史最高只有六品官阶,虽说大唐采用的御史无长官,可以监察任何人,但凭六品官阶御史去查四省和六部尚书,实在是太难了。
李隆基把御史台中分出御林卫,并且成立靖安司,让御史监察和批捕抓捕权利分开。并且把御史监察官阶和当地官员同级,大唐地方官员到州府就是做大官了,道(省)一级的只有尚书省直隶属官员观察使,御史台监察御史,至于通政司除了朝堂四十九个官员以外,各州县通政令吏都没有官阶和俸禄,这些通政吏都是由功勋复员回去的军士,李隆基给了他们通政令牌,有见官不跪,审案旁听,核准赋税官器,风闻言事的权利,府衙无道(省)一级通政衙门文书无权批捕。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俯首高声说道:“陛下圣明!”
李隆基说的检察、审察是两个名词,检察是专门针对京官,审察是针对天下所有臣工,如果京师的吏治治不好,天下吏治又何从谈起呢?
大唐自李世民开始,皇帝就是尚书省尚书令,尚书省负责督查六部二十四司日常工作,尚书省谏议大夫和左右拾遗改成通政大夫,左右通政司丞,有廷议,上封言事之权。
李隆基兼了尚书令,跟随着李世民的步伐,不断的加大都察力度,再过几年州县考课加入审察机制,达到了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的地步,政体为之肃然。
想要肃清吏治,检察和审查一定要弄扎实,否则谈吏治,就是空谈罢了。
几天以后,京军剿匪的军报,通过驿站不停的送往军机省,郭元振、李祎等人领着兵部诸部,拆验军报火漆,然后将一个个小小的红旗,插在了堪舆图上。
李祎拔掉了堪舆图上的一个黑旗,这是燕山山脉附近的一个盘亘了三十余年的贼窝。
李祎笑着说道:“第一个山寨已经被京军第六营,用虎尊炮为平地了,对方抵抗极为激烈,甚至有弓弩,想负隅抵抗,以为凭借地利,可以拖延官军的步伐。”
“可惜想好事呢,王重没跟他们多废话。”
“燕山龙啸军,青﹑赤﹑蓝﹑绿,黄、五兵以队结合,联合作战,交替前进。”
整个燕山山脉,都交给了龙啸军和龙骧军,而龙啸军不负众望,率先传来了捷报,而且各地京营还在推进,如同猛龙过江一般,将这些根深蒂固的地头蛇们,连根拔起!
“报!”会同馆的军士将另一封战报交给了军机通事,军机通事立刻开始拆验,由符文翻译成阳文,随后阳文再对照阳书,进行比对,最终将翻译好的军报,交给了李祎。
这次是薛畅带领的龙威军,是薛讷的庶长子。
李祎再拔掉了一个黑旗,笑着说道:“龙威军四厢三营也拔了第一个山寨,他们去的是太行山,这太行山地势险要,这个速度,也算是极快了。”
“报!”
没多久李祎又拔了一个黑旗,这次是襄阳伯崔宣道。
崔宣道之前是定州刺史,李隆基在各州实施军政两分的时候,弃文从武,后因契丹突袭幽州,造成幽州两县遭到劫掠,被杀三千九百多人,劫走人口一万六千多人,不得不进京请罪,李隆基宽宥他戴罪立功,崔宣道打完了大来谷之战复伯爵。
崔宣道打土匪是不能晋爵的,但是这是练兵,练得好,打后突厥的时候,才能打得好。
这次崔宣道去勾注山,也就是雁门关所在的山脉打土匪,那就跟回家了一样,他本人就是出生在朔州,自然是如鱼得水。
大唐的战报源源不断的汇聚到了军机省,李隆基并没有下达任何命令,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不了解前线情况,就不要瞎指挥,剿匪都是以营为单位,有立功的军士还有武举学堂的学生,还有新式火器,这都剿灭土匪?
那简直太离谱了。
具体的战略,他还能参与一下,盖盖章。
具体作战,还是得靠大明的军将们,临场发挥,尤其是地形、排兵布阵、扎营等事。
若是朝廷连军士何时出恭也要过问,军将们不要打仗好了。
大家一起在京师里做铁杆庄稼,摆烂多好?
平定匪患之事,极其迅速,几乎是摧枯拉朽般的胜利!
伴随着进程不断奔跑的驿站军士,每天不停马蹄哒哒的声音,终于在大唐官报上看到京军出城剿匪的通告,还有各营的战果的公告,大唐的京军的胜利通过官报燃气一股火烧火燎的味道,似乎能够闻到若有若无的硝烟味儿。
时间仅仅过了一个月,京军就已经由南打到北,将整个燕山山脉的匪窝,清剿一空,为了多捞点人头赏,将士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连躲在山沟地洞里的贼寇都揪了出来。
陛下下了杀令不让杀良充公,为了多捞钱,京军就只能掘地三尺抓土匪了。
各地中郎将请命班师,因为这燕山的匪窝里,真的连一只土匪,都抓不到了。
而后没过几天,崔宣道和杜宾客都请求了班师。
这次大唐军队回营的速度,极其迅速,只用了十余日,赶在腊月二十三小年前回到京城,回到了长安西苑的军营之中。
这是急行军,大唐军队用最快的速度行军,来验收军队行军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掉队等事儿。
李隆基让户部尚书魏知古,从京城军仓五百库调拨了足够的粮草、肉食,送进了西苑军营,等待大军凯旋,则犒赏三军。
军中不得饮酒,但是休沐时候,可以饮酒,所以也会犒赏一些酒。
李隆基这一拳猛地打了出去,又猛地收了回来,检验了一下武举学堂培养的未来将军是否有用、大唐的驿站传递军情是否及时、御林令官是否能够严格的约束各队军卒,大唐的京军战斗力究竟几何。
战斗力是一件很玄学的事儿,但是大唐的军队的确做到了令行禁止,各地里正、御林令官汇集到通政使李川浩手中的陈条,也都是夸大唐军队的军纪良好,目前并没有收到哪个里被滋扰之事。
李隆基对于京军此次迅速出战和回营,行军速度和效率,都非常的满意。
同样他担心的武举学堂仁勇尉军,借着天子门生的名头肆意妄为的事,并没有发生。
打击土匪流寇,城中打击群小和职业乞丐,就是在不断的剪除势要豪右之家的羽翼,而这种剪除,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国策。
“犒赏三军,过几日玄武门外授勋!”李隆基看着整片堪舆图上,所有的黑色旗子尽数被拔除,终于安定了几分。
军队,是朝局的压舱石。
这一拳,虎虎生风!
李隆基这一兵分三路,五军三十营,京军剿匪,直接让天下震动不已。
远在齐州的郑家,呆滞的看着手中的消息,不敢置信,他看着自己家的护卫,这得亏就是试了试,这要是真搞点什么…
大唐皇帝别说一拳头了,伸出手指头,都弹死他了。
郑家的长孙郑保宝呆滞的问道:“这怎么可能?一定是大肆鼓吹!夸大其词!”
“一个半月肃清了勾注、太行、燕山,约五万流匪,这怎么可能!即便是我们,也只知道几家啊,陛下是怎么知道的呢?”
郑思忠看着自己的长子孙继宗,就是一阵长吁短叹,家门不幸。
皇帝这次出兵剿匪,涉及到了京畿、山外九州、山西、辽东等地,其疾如风一样的拳头,直接砸碎了太行山、勾注山、燕山附近的流寇和盗贼。
这么大的动静,如此大的声势,怎么可能是造假呢?
前年大阅只是在长安外骊山举行,这次,直接出兵,兵锋横扫,整个大唐都震颤不已。
陛下翻翻身,就这么大的动静。
造假,怎么造假?是当天下的人都瞎了吗?
郑思忠捏着手中的书信,现在的皇帝权势真的是越来越大。
“你以后再也不要去皇宫见你姑姑了,一旦被别人知道,咱们家全都完蛋,太上皇也护不住我们!”忽然冷汗直流,这事儿要是被皇帝知道了,那真的是族诛了。
作为门阀世家的郑家,为了获得皇家的庇护,把自己的女儿成为睿宗李旦的妾室,可惜李旦没有做几天皇帝,郑家在这场联姻的交易中没有获得他们想要的。
郑思忠可是只老狐狸,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争斗中,郑家看似谁也不帮,确通过和崔家的婚姻,其实一直两头搞平衡。
李隆基诛杀太平公主后,并诛杀其太平党羽,郑思忠隐藏的好,也没有和太平公主来往书信和拜帖,躲过一劫。
没想到李隆基登基后没有给郑家一丝好处,郑思忠就联合宫中宦官想让太上皇复辟,可是李旦没有任何兴趣。
郑思忠就让他女儿想办法拿到一张盖有太上皇印玺空白锦纸,又放出风声说太上皇复辟,就是希望皇家上演一场血腥父子兄弟的争斗杀伐,只要太上皇一死,他就伪造太上皇遗诏,诬陷李隆基杀父夺位,逼他退位,选宁王李隆业登基。
哪知道皇帝没给机会,直接在皇城进行一次清查,抓捕一批皇城有问题宦官和女官,并和太上皇、各位亲王和公主一起参与祭祖,太上皇亲口夸赞李隆基顺应天意,安定天下人心。
郑思忠乃是督办睿宗帝陵之务之后,才督办帝陵可是一份美差,三百万贯的帝陵,郑家就赚走五十万贯,帝陵修建事务繁杂规模宏大,哪能不花费巨资?
李隆基一直对一件事非常不满,那就是外戚封伯、侯之事。
大唐以军功封爵,但是在武周年间,就开始了以唯亲封爵,武则天的情夫都能封郡王。
到了中宗年间,韦后的外戚恩泽封子孙世袭,还成为了成例,甚至还有兄弟并封、一门数爵的现象出现。
甚至韦后的两位哥哥和姐夫、妹夫还有人提督京军北衙六卫中的四卫、京营、外放做官等等,比如福州观察使韦晟,就是韦后家里的五服外的亲戚。
凭什么!
大唐多少武将眼巴巴的杀敌功勋,几次死战都没得到,他们就嫁了个闺女,就世袭罔替?
李隆基和太宗李世民皇帝的想法,是大致相同的,军爵就是军爵。李隆基自然也要这个外戚封爵之事,给梳理一下。
郑思忠敢跳出来,李隆基自然要看看,他究竟要干什么。
跳得越高、摔得越惨。
“陛下该往玄武门外授勋了。”高力士俯首说道。
自己这位陛下,现在又在钓鱼了,这不过这次是顺水推舟,一旦坐实了其中罪名,必然又是一片腥风血雨。
李隆基对郑家子的评价,一群跳梁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