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上次宣谕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这个皇帝,身份一旦被百姓知晓,百姓们颤颤巍巍的反而说不出什么。
现在李隆基摇身一变,成了通政司参议通政,正七品的官员,隶属于通政使魏知古管理。
当然这个官压根没有,天下独一份。
李隆基和柳玖聊了几句家常,然后问道:“这一日劳作,可得几何?比之以前如何?”
柳玖接过了高力士买的东西,终于乐呵呵的说道:“现在好多了,大皇帝整日里捣鼓新政,捣鼓的东西,俺们也不懂。”
“倒是捣鼓了不少新奇玩意儿,盛源通现在收银两兑换银币了,很多商贾运货至京师,换那银币,这活儿多了,营生好了许多。”
“现在做佣,给这家米行推货,月可得九钱四分银哩,倒是能养家糊口。”
柳玖显然不知道银币具体哪里打的,他还以为是宝源局打的,因为民间银币,多数都从盛源通钱坊出,他并不知道是皇城铸币监压的。
月可得九钱多银子,一年差不多十多两银子,日子算不上不能过。
按照京兆府定粮食物价和劳动报酬比列计算,显然不够所需二倍,但是相差不是很远了。
李隆基再次问道:“为何不去城外参加农庄呢,城里这报酬似乎不太多。”
柳玖逗着孩子听到李隆基的问题,反问道:“江南道有农庄么得?”
李隆基摇头说道:“自然没有。”
柳玖理所当然的说道:“那不就结咯,关中、河东、陇右、河北、剑南、淮南、都有农庄,江南道又么得农庄,俺是南方人,京畿农庄不收俺们的。”
李隆基点了点头,大唐武备屯营是依据府兵制和均田制建立的,大唐江南之地,自高宗时期,就没有设立府兵,当然武备屯营并没有在江南推行,而且是有户籍限制的。
李隆基和柳玖又聊了几句,柳玖将孩子放到了车上说道:“居京师肯定难处多,是留不住钱的,俺打算攒点钱,等到什么时候,江南有了农庄法,就回家种地去。”
李隆基继续追问道:“那可曾对现在京师不满的地方?”
柳玖的眼神立刻警惕了起来,气不打一处来的说道:“你们这些大官人,整日里就知道挑陛下的毛病,俺不跟你说,跟你说了,回头你在朝堂上,又嚷嚷陛下,让陛下心烦。”
柳玖架起了车,便向前走去,还说道:“俺走了,不许跟着俺!俺老远就瞧见你们了。”
大唐的朝堂四处漏风,这头刚开完朝议,那头就被传的满大街就是,显然朝堂上大官人,在民间的风气不是很好,这不意外。
倒是李隆基的名声不错。
百姓不求别的,能靠着双手活下去,那大明皇帝就是头猪,那也是明君了。
“诶…”李隆基这还没聊几句呢,但是柳玖已经走远了。
朱祁钰边走边说道:“猪肉每斤两分银,牛羊肉每斤一分五厘,大鹅一只银二钱,鸡一只三分四厘,鲜鱼一条五斤重银一钱,糖果一斤银四分,栗子一斤,一分三厘,荔枝则四分八厘。”
“这些可都不便宜,也就是说,柳玖做一月工,连肉都吃不得一次啊,还是太苦了。”
李隆基作为大明的户部尚书,对京师物价了如指掌。
柳玖做一个月的工,才赚四十七斤猪肉,鹅不到五只,要是想吃荔枝之类的东西,那更买不起。
高力士低声说道:“陛下,不算苦了,俗话说得好,过年才吃一顿饺子,还指不定不是肉馅的。”
“柳玖现在虽然过得清苦,但是远没到活不下去的时候。”
李隆基摇头,继续走着,一边走一边摇头说道:“朕听闻有些豪奢之家,办一次喜丧迎会,就摆出上百席面,旁类不算,即便是这一桌酒菜,至少都得四两银子!倒是大气得很!”
“四两!柳玖得干四个月,还没四两银钱!”
李隆基不是个糊涂人,他知道这天下没有绝对的公平,他至今也从未讲过除了杀人者死以外其他的公平。
高力士无奈的说道:“陛下,这自然是不正常,酒席的钱,才多少,大头不在吃喝之上,往来应酬的钱,才是大钱。”
李隆基继续向前走着说道:“这不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吗?非朕所愿。”
高力士叹了口气,这是安史之乱后杜甫的诗。没什么问题,陛下体察民情,心怀黎民是错的吗?显然不是。
那必然是有人错了。
高力士赶忙说道:“可是陛下,也没有出现路有冻死骨,至少东西舍饭寺,不会让人饿死,养济院,也不会让人冻死。”
“陛下,这事不能急,若非铸币监铸银币,和东都大量铸造文钱,柳玖的营生,绝对好不起来,若非有京兆户房度支计酬,这柳七这工钱肯定不如现在。”
“陛下,慢慢来就是了。”
“陛下不常说吗?发展一定会有问题,但是也有成果,陛下春秋鼎盛,徐徐图之方为正途。”
姚崇、郭元振现在不在陛下身边了,能劝得动陛下的,就就剩高力士了。
在高力士看来,柳玖若是在景云年间,那背上的孩子,决计是活不下去的。
现在已经很好了。
至少一切在变好不是?
这不是陛下的功绩吗?
李隆基当然知道财经事务这东西,两个方面。
一个是做大蛋糕,一个是分配蛋糕,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如何分好蛋糕,也是一个财经事务的重要课题。
至少大唐在向前走,至少有户部劳动报酬度支司,在计酬算工这件事上,已经踏出了第一步。
改革就像锯木头,有时向前、有时向后,但总的来说是向深发展。
高力士松了口气,看陛下的脸色,这件事陛下放在了心上,但是并没有急于求成。
李隆基走过了仁寿大街,拐了个弯,走进了朝阳门外大街,朝阳门是粮道门,来往的商贾更多,他走走停停,想要上朝阳门的五凤楼。
守城的将士拦住了李隆基一行人,李隆基又拿出了那块参议通政的七品信牌,但是守城的将士,压根不吃这一套。
禁军出京,军机省郭瓘帑暂代了京师总兵官一职,可是三令五申,城门守备事关重大,绝不可轻易懈怠。
李明翰无奈,拿出了自己的信牌,递给了守城的将士。
“靖安司都督!龙监军将军”
“李明翰!”
守城的将士瞬间头上冒汗。
李明翰的名字在京师,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那是陛下头号鹰犬,办了几次大案要案,与太医院的耿玄,合称地府阎罗,执掌生死。
冒充别的靖安司不良帅还好说,冒充李明翰,那不是找死吗?
但是守城重任在身,守城将士还是摇头说道:“未有命,不敢让诸位上去。”
李明翰挠了挠头,他是靖安司都督,龙监军将军不假,可是京师外城守备并不归他管。
李隆基摘掉了自己的面罩,拿出了自己的玉制信牌,递了过去。
守城将士瞪大了眼睛,他当然认得陛下。
陛下又不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整日窝在皇宫里,陛下每日到京营操阅军马,而且平日一直在大明宫紫宸殿坐班。
他赶忙行礼说道:“参见陛下。”
“朕能上去吗?”李隆基指着安化门的安民楼楼说道。
守城将士忙不迭的点头说道:“自然无碍。”
李隆基终于登上了安化门,安化门地势较高,可以一览京师之外。
城门口的护城河之外,是连绵不断的民舍,穷民劳力,绝对不止柳玖一人。
这些人,不住城里,和柳玖一样,日出入城,日落出城,在城里做苦力为生。
李隆基还看到了柳玖推着车走出了朝阳门,车上的小孩子,抬头一看,便看到了城门上的李隆基,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柳玖赶忙抱起了孩子,放到了背上,小孩子嘬着手指头,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李隆基愣愣的出神。
“高力士,朕很吓人吗?”李隆基愣愣的问道。
高力士赶忙说道:“陛下,爽朗清举,潇洒俊逸,京师那么多女子倾慕,陛下当然不吓人。”
李隆基叹息,但是小孩子见到他就哭,可能这就是没有孩子缘吧。
唐朝对植树绿化很有执念,城外道路两侧和民社中都种有大量的树木,。
几场秋雨,两个春夏秋冬之后,城外又变得郁郁葱葱。
朱祁钰扶着凭栏,看着清明渠上,无数的力夫喊着号子,拉动着纤绳,拖动着平底船将粮食拖到安化门外的民舍装运。
清明渠的两边,依旧挂着黑眚的尸首,早已风干,那是李隆基刚刚登基之后,下的命令。
黑眚就是水鬼,其实都是人假扮的水猴子,他们负责吓走清明渠两岸的闸夫,让通惠河壅塞,方便牟利。
唐大运河的重点是洛阳,那是南北运河的交汇点,可长安城民间粮食都聚集在清明渠,可以船只直达西市,洛阳米价一斗二十钱,长安的米价一斗四十文。
翻译翻译,就是致富神话。
当时刚刚登记李隆基下了命令之后,郭元振带着人,抓了不少假冒水猴子的人,就是势要豪右之家的走狗。
这已经快两年了,京师的粮价一直很平稳。
那些挂着水猴子的杆子,大皇帝不下令,没人敢请陛下拔掉那些杆子。
天气极佳,能见度很好,李隆基站在安化门的安民楼,能看到不远处的通和驿站。
蜿蜒的官道两旁有很多的村落,而且还有已经有些发黄的麦田,风一吹,麦浪滚滚。
从安化门望去,李隆基的烧炭工坊离得很远,但冒出黑烟仍然可见。没办法这时候可没有净化烟尘的设备,不过在长安在夯土城墙之外,加了砖石。
大唐在安史之乱以后,能几次丢失长安,就是长安的城墙不是那么宏伟坚固,后世看到的城墙,那是明朝朱元璋修筑的。所以李隆基在得知其实大唐的工匠已经用石灰石和粘土烧制出陶土,原本是想寻找出新的制作陶器的原料。
终于在李隆基命令把石灰石、粘土磨成面儿,再煅烧成熟料,用熟料和炼铁后剩的矿渣同磨,就是水泥了。
水泥制作的成功,加快长安城墙的修筑的速度,李隆基并不着急,长安只是样板,所以对城墙的加高加固,李隆基是每年投入一百万银币,用十年时间把城墙修筑城高三十五米,上面能并排走三两马车雄伟壮观的城墙。
大唐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修筑官道,在开通几条运河支流,还有长江水道扩宽,当然这一切都需要保证大唐边防安定,内部安稳条件下进行。
大唐天下无敌,是贞观年间到高宗李治时期,所有大唐人的共识。
甚至在很多地方,都在逐渐拆毁城墙,因为来往不便。
但是自从突厥墨啜几次入侵河北道和河东道后,砖石城墙反而再次变成了主流。
“勃勃生机啊。”李隆基拍着安民楼的凭栏,颇为感慨的说道。
一个传令官,急匆匆的跑上楼,高声说道:“陛下,前线传来军报,大唐军,已经和突厥墨啜人接战了。”
李隆基接过了军报看了几眼,大袖一展,眼神极为锐利的说道:“突厥人非但不投降,还敢主动进攻!”
“好胆!”
其实远在墨啜也是焦头烂额,前面我们讲过突厥在默啜可汗的带领下,突厥的国力达到了顶峰,让唐朝颜面尽失。然而,他的穷兵黩武也加速了后突厥汗国的衰落。
711年,默啜可汗远征西域,在中亚被阿拉伯帝国军队击败,使其军事威信严重下滑。同时,唐朝趁突厥西征之际在漠南建立了三座受降城,逐渐改变了唐朝对突厥的被动状态。默啜可汗在内政上也十分残暴,史称“虐用其众”,导致“部落渐多逃散”。
默啜可汗在西征失败后,依然没有停止对唐朝的进攻。712年,默啜可汗让契丹、奚侵犯唐朝边境,唐朝派遣幽州都督孙佺及其副将周以悌迎战,结果唐军惨败于冷径,孙佺、周以悌被默啜可汗所杀。此战严重动摇了唐睿宗的威信,后太平公主组织一次规模盛大的巡边活动。这次巡边是以和亲为名义派出的,其目的是为了给突厥以威慑,一共出动了军队达12万。此次巡边的主帅是李隆基,但他不甘被太平公主控制,被调出京城,于是又掉头发动了政变,从太平公主手中夺取了实权。
李隆基即位,李隆基继位后,并没有如历史上那样急着快速出击,而是对大唐的府兵制和均田制进行改革,同时颁布练兵诏,增加养马厂。编修新的军典。
原朔方道副大总管王晙被提为朔方道大总管,并兼安北都护,丰安、安定、三城等军并受节度,成为负责北伐事务的总负责人。边军对突厥、吐蕃的马匹同样采用“打草谷”方式,对其部落和人口进行劫掠,两年多时间,大唐的军力不断的增长,此消彼长。
714年,默啜可汗突然发动了对北庭都护府的进攻,北庭都护郭虔瓘等被围困于庭州,岌岌可危。偏将张守珪经过血战,方得突围。不久,突厥主将默嘎子同俶特勤急于求功,带领单骑驰到庭州城下,被唐朝伏兵所杀,于是郭虔瓘乘机反攻,张守珪也带领援军来救,内外合攻,最终击败了突厥西征大军。
此战后,铁勒各部又在漠北发动了暴动,葛逻禄、鼠尼施、胡禄屋三部公然投靠于唐朝。儒尼文《毗伽可汗碑》记载:“当我三十一岁时,葛逻禄部众当其无忧无虑自主时,与我们为敌。”默啜可汗虽然击败了葛逻禄,但是未能扑灭这一场大规模的暴动。
面对这样的机会,李隆基自然不肯放过。去岁冬季开始主持第二次北伐,任命信安王李祎为大将军,总揽北伐事务。薛讷为朔方道大总管,负责安边和后勤。
大唐军队是出征,让墨啜下属的各部更加恐慌,大唐对铁勒各部葛逻禄、鼠尼施、胡禄屋对部族统领赐唐姓,授其官职,对部族百姓进行编民入户,每户划分草原两万亩,牛马百匹。
按照李隆基在武学堂讲的话,让部族的百姓和大唐站在一起,只要大唐在,部族百姓明白跟着大唐有肉吃,有自己的马匹牛羊,不在成为奴隶。对部族统领进行荣养,给足俸禄,在北庭伊州(武威)、庭州(凉州)设立大唐都护府。下属匐延都督府,鹰裟都督府,盐伯都督府。
对投降部族不满如此安排的发生了叛乱,大唐进行分化驱逐,驱逐其统领家族,流放安西以西,对部族百姓进行安抚,给与粮食、马匹、帐篷、马车。
此次征伐墨啜,鉄勒部编入大唐武备团练就有四万多人。
面临四面楚歌墨啜原本想对大唐军队进行一次奇袭,如果能够战胜就能震慑四周叛乱的部落。
只是刚刚出发就被大唐斥候发现了。奇袭变成遭遇战,面对盔甲齐备,武器精良,训练有素的大唐士兵,又有神火飞鸦、火钻、连发弓弩的加持。
遭遇战随后变成单方面的屠杀,墨啜可汗仓皇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