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修订升级版(套装共5册)
- 谢亦森
- 2297字
- 2024-11-04 19:44:04
五、修改与文风
谈到文稿修改,不能不谈及文风。无论起草还是修改,都与文风紧密关联。在文稿质量不高的情况下,修改不仅起着改造提高的作用,还承担着与不良文风作斗争的使命。
纵观我国应用写作历史,几乎从未间断过文风之争,即朴实与虚华、隐晦与明快、简洁与冗杂、鲜活与刻板的消长变化。毛泽东同志的《反对党八股》一文,更是把文风问题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在历数党八股八大罪状后明确要求:“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时至今日,这段话对于我们搞好修改、改进文风,仍然有着很强的警策作用和指导意义。
这里再讲一个古人写奏章的故事。话说明代有一位刑部主事名叫茹太素,举人出身,喜好舞文弄墨,还特别喜欢写长文章。有一回他起草了一份陈述时务、建言献策的奏章,长达一万七千多字。太祖朱元璋一看奏章这么长,懒得看,叫人读给自己听。读到六千三百七十字时,还没有谈及具体事项,只是空洞地议论朝廷用人失察,用了些迂儒、俗吏。太祖不由大怒,把茹太素叫来,逼问道:“刑部两百多人,你告诉我谁是迂儒,谁是俗吏?”茹太素吓得浑身发抖,颤声道:“请陛下继续往下阅……”太祖越发生气了,拍着龙椅说:“你花了六千多字还没说清楚谁是迂儒,谁是俗吏,拉下去打四十大板!”可怜一介文弱书生,屁股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第二天晚上,太祖叫人接着读那又长又臭的奏章,一直读到一万六千五百字时,才讲到建议实行的五件事,而这五件事只花了五百字。太祖觉得其中四件事有理、可行,马上就叫人去办,然后再次宣茹太素觐见,说:“你建议的五件事有四件行得通,很好,赏你银子百两、绸缎百匹。但五百字可以讲清楚的事,你却用了一万七千字来写,实为繁文之过,打你四十大板是应该的。今后作文要力求精练,禁绝空话!”茹太素感激涕零,此后再也不敢写这种文章了。后来,太祖还规定了建言格式和字数,在全国推行。
瞧,连文化水平并不高的朱元璋还如此重视端正文风呢,茹太素挨了板子又得了赏赐,也算不冤。由此警示我们的是:当今的“茹太素”虽然不至于挨板子,但自我反思、努力改进总是应该的,何况人家茹太素不过是文章长了点儿,毕竟还有四条建议被采纳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而我们有些文稿,不但长,而且空,从头到尾没有几句管用的话,连茹太素的奏章都不如。
当然,改进文风首先不是修改这道环节的事,而是构思起草阶段的事,再往深里说,更是思想、作风方面的事。所谓文风,即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作风,是文章写作中某种带普遍性、倾向性的社会风气及作者语言运用的综合反映。比如唯书唯上、照抄照搬,它反映的是本本主义、不敢担当、不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的不良思想作风;比如长篇大论、言之无物,它反映的是坐而论道、脱离实际的不良思想作风;比如不注重解决问题,停留和满足于以文件贯彻文件、以讲话贯彻讲话,它反映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良思想作风。可见,如果不挖掉文风不正的总病根,不首先从思想作风上解决问题,无论我们怎样刻苦努力,文稿中的种种“细菌”“病毒”“炎症”也难以治愈,即使一时治愈了也难免复发甚至恶化,文风就永无“康复”之日。
这就是说,每篇文稿的构思起草,一开始就要有良好的文风作引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功能价值为原则,把“坯子”搞扎实。反之,如果按照不良文风那种套路写下去,等到初稿写完了,再来考虑功能价值方面的问题,那就晚了,所费的周折就大了,无疑大大增加了修改环节的难度。而实际上,这种情况不是“如果”,而是经常地、大量地发生着的。有些时候,我们看自己写的稿子觉得不满意,看人家写的稿子也觉得不顺眼,不是陈词滥调就是华而不实,不是针对性不强就是政策举措不力,但又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觉得反正大家都差不多,大家都被一股习惯势力左右着、驱使着,好像谁也难奈其何。为什么这类稿子经常被领导打回来修改?原因就在这里,是因为“坯子”没搞好。
既然“坯子”不行,当然要靠修改来补救。那么,应该怎样认识和处理修改与文风的关系呢?首先要真正意识到,修改是起草的延续和深化,是抵制不良文风、提高文稿质量的关键一环。当发现稿子质量不行,特别是文风方面有明显问题时,无论修改的难度有多大,都要主动自觉、认真负责地进行修改。不重视修改,明知有问题而听之任之,本身就是文风不正的一种突出表现。其次要看到,在文风与文字的关系问题上,是文风决定文字,而不是文字决定文风。文风不是表现在具体的层次安排、段落划分、遣词造句上,而是体现在整篇文稿所蕴含的思想理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表达风格上。如果文风不好,即使局部的文字、段落改得再准确、再通顺,这样的稿子也很难说是成功的。只有从这样的角度看问题,才能找准稿子的症结何在、修改的重点何在。再次,在找准问题的基础上,确定怎么改,是大改还是小改、整体改还是局部改。一般来说,凡文风方面问题突出,小打小闹地改肯定无济于事,只能是大改、整体改,或删繁就简,把长的改成短的;或去伪存真,把虚的改成实的;或脱胎换骨,把旧的改成新的;再不行,就只有重新谋篇布局,重写一遍。最后,还要善于反思、总结,通过修改,既提高文字水平,又养成良好文风。既然大家都觉得文风不好的稿子改起来很苦、很累、很难,那就更应省悟到文风优劣对于文稿质量的决定性作用,以此倒逼我们在平时就十分注重良好文风的养成,在构思起草阶段就注意防止文风方面的缺陷,从而打牢初稿基础,减少修改环节的难度。事实上,也只有从这样的角度看问题,才会让我们对文风问题刻骨铭心,从而通过反思、积累,不断走向清醒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