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尽力而为还不够(代序)

一天,在美国西雅图的一所著名教堂里,德高望重的牧师戴尔·泰勒向他的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年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地逃生,猎狗在其后穷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阵子,兔子跑得越来越远了。猎狗知道实在是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气急败坏地说:“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辩解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

兔子带着枪伤成功地逃生回家了,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是怎么甩掉它的呢?”

兔子说:“它是尽力而为,我是竭尽全力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竭尽全力地跑,可就没命了!”

猎狗为了完成猎人给的任务,只是在“尽力而为”,适可而止;而受伤的兔子为了“活命”则不惜“竭尽全力”,背水一战。

这个故事至少让我们理解了“尽力而为”和“竭尽全力”的含义。

“尽力而为”指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但不以得到最好的结果为前提,很自然让我们与“留有余地”相提并论;同样也是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竭尽全力”则是激发自己全部的潜能,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智慧,达到一个最好的结果,很容易让我们和“挑战极限”联系起来。“尽力而为”是一种努力尝试的心态,其目的是完成任务,“竭尽全力”是一种破釜沉舟的精神,所承受的是生命的沉重。很多时候,“尽力而为”是一种无意识的被动状态,似乎很忙、很用心、很尽力,其实不然。而前者,正如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自我安慰一样:世上很多事都不是人为左右得了的,我已经尽力而为了。这话听起来很上进、很用心、很努力,事实上却是一种无意识的被动状态,努力而留有余地。潜意识里认为:无论成功与否,只要尽力而为就行。久而久之,“尽力而为”逐渐成了我们掩饰失败的借口。长此以往,我们的诚实和自信、我们的热情和主动、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的勇气和豪气,也在不经意间被这一借口慢慢地蚕食殆尽。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其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它要求每一位学员竭尽全力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与“尽力而为”相反,“竭尽全力”却是一种有意识的主动状态。一个竭尽全力的人,不会为任何失败寻找开脱的借口,不会为所要达到的目标寻找任何退路,他会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同一切困难与阻碍殊死搏斗,因为没有退路,于是绝处逢生,创造出难以想象的突破。尽力而为,最多发挥一个人80%的潜能,而全力以赴却可以发挥出一个人120%的潜能。健康的猎狗没有追上受伤的兔子,是因为猎狗只是尽力追赶,而兔子虽然受了伤,但为了逃命竭尽全力地奔跑,结果跑出了超出平常能力范围的速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尽力而为只是慰己欺人,竭尽全力方能叩开成功之门。要想成功,仅仅做到尽力而为还远远不够,必须竭尽全力才行。

是为序。

徐相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