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

“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了。”

从州府离开的路上,陈弘将今晚发生的事情,大致与魏延讲了一遍。

至于陈老爷子,早就躺在后面的板车上呼呼大睡,也不知梦到了什么,口中迷迷糊糊说着‘再饮三大碗’之类的呓语。

这辆板车来时装着满满的首级,回去时却成了陈老爷子的临时栖息之所。

“少君的意思,是将咱们陈氏部曲并入张将军麾下?”

“不错,从今往后,文长你便是军候了。”

陈弘点了点头,肯定了魏延的说法。

依照汉代军制,五十人为一屯,五百人为一曲,而这五百人的首领,便称之为军候,也叫曲军候。

今夜一番激战看似惨烈,但其实陈氏损失并不大,只阵亡了数十人,负伤百人而已。

此番功劳,再加上陈氏部曲的数量,陈老爷子当个军司马是板上钉钉的,魏延凭功劳捞个曲军候也问题不大。

“多谢少君提拔!”

魏延对陈弘抱拳道,眸子里闪过一抹兴奋。

“咱们自己人,就不必说这些客套话了。”陈弘摆了摆手道。

魏延犹豫一下,继续开口道:“少君,末将以为,能够把手伸到军中固然好,但少君也不该推辞宛城令一职。试想末将与家主在军中任职,少君出任宛城令,咱们陈氏发展壮大,岂不是指日可待!”

陈弘摇头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当官还想插手军队,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文长以为贾文和何许人也,那可是当今一流智士!

能有如此结果已是不易,哪里还敢奢望更多。今夜若非我耍了个心眼,以《春秋左氏》为饵,这才稍稍令他心虚波动,不然怕是如今的结果都没有。”

“少君,贾文和与《春秋左氏》有何关系?”魏延不解道。

“自然是有关系的。”陈弘笑着解释道,“文长有所不知,这贾文和虽出身西凉边地,但祖上却是一代大儒,长沙王太傅贾生。”

这些年魏延被陈弘悉心培养,可以说得上是深谙兵法,胸有韬略,但对于这种儒门经学之事,却知之甚少。

所谓贾生,便是西汉名臣贾谊。

这位大才,就算放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也是能排在第一档的顶级文臣!

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说得就是贾谊和汉文帝这种顶级君臣。

西汉初年爆发了诸吕之乱,以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不仅铲除了诸吕,还顺带手把高祖刘邦的嫡系子孙杀得干干净净,最后硬生生把刘恒推上了皇位。

整日面对这帮骄兵悍将,刘恒这个天子当得并不安稳,甚至夙夜忧叹,唯恐性命不保。

值此危难之际,是贾谊站了出来。

挥手之间,便帮刘恒清除了尾大不掉的功臣集团!

贾谊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一个字——赏!

陛下,您看这些功臣都为汉家流过血,为高祖立过功。如今天下太平,还望陛下善待功臣。

刘恒一听,当即表示贾谊你说得都对,只是怎么个善待法?

贾谊表示,这还不简单,给钱,给地,给美女,让他们回自己封地,可劲的花天酒地去吧!

刘恒从善如流,当即下诏厚赏功臣,命他们带着赏赐各自归乡。

如此一来,面子里子都给足了,任谁也要夸一声天子仁德。

这些功臣聚在京城,的确能够左右天下大势。但要是四散开来,那可就成了一个个软柿子,任凭刘恒随意拿捏。

此计,正是分而化之,逐个击破之策。

功臣集团当然不愿意,但奈何贾谊此计是赤裸裸的阳谋,根本无从破解。

什么,你说你不愿意带着赏赐归乡,那你想干什么?

你今天敢抗命不遵,明天就敢欺辱天子,后天你敢干什么,我都不敢想!

无奈,功臣集团只得奉诏还乡。

没有流血,没有冲突,仅仅一道诏书而已,贾谊就帮刘恒瓦解了功臣集团。

这种对政治的把控能力,堪称大道无形的恐怖级别。

可如此一来,贾谊也彻底站在了功臣集团的对立面,间接造成了他最终郁郁而终的下场,死时年仅三十三岁!

再看学问层面,贾谊师从丞相张苍,而张苍又师从大儒荀子,在那个学问以师徒家族为传承条件的背景下,贾谊主要治的经典,便是《左氏春秋》。

作为后代子孙,贾诩自然传承了这部经典,并且深谙其中精髓。这点从他后来屡次向曹操提出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就可以看出来,简直和贾谊如出一辙。

昔年李郭之乱时,贾诩周旋其中,出任过诸多朝廷要职,也曾努力想匡扶汉室,但最终却仅以身免,只能投奔张绣,更是和先祖贾谊落寞收场有些相似。

所以,陈弘敢肯定,一部《左氏春秋》再加上李商隐的诗,绝对能让贾诩触景生情。

同时也是在暗示贾诩,我虽然不怎么懂春秋,但我懂你先祖,也懂你,咱们是一路人!

虽然有赌的风险,但所幸真诚才是最大的利器。今夜一番作秀,应该能给贾诩不小的震撼。

一念及此,陈弘便露出些许得意的笑容。

传说中的毒士贾诩,居然也有被自己算计的时候!

……

宛城府衙。

陈弘走后,贾诩依旧在凉亭中伫立,任凭夜风吹打着他那骨瘦如柴的躯体,眼中的悲哀之色愈发浓厚。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口中反复吟诵着这句诗,贾诩整个人仿佛被抽走了魂魄一般,脸上表情似悲似叹。

“先祖,您佐文帝而开创盛世,最终却落得个郁郁而终的结局。而我贾诩也曾立志匡正天下,却也沦落到屈居此地……呵呵,好个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诩忽然痴痴笑了起来,也不知是在笑先祖贾谊还是他自己。

良久之后,贾诩伸手入怀,掏出了一卷竹简,却也是一部《左氏春秋》。

这卷竹简表面光滑无比,边角处甚至已经形成了包浆,显然历经了无数次的翻阅。

低头望着竹简,贾诩眼眸中露出一丝迷茫。

“想我贾文和多年苦读,一身才学自问不弱于人,难道终究要碌碌而终,落得和先祖一样的下场?

不……我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