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无语(十一)

迟到的学生叫小杰,到校时已经过八点半,早读课都要结束了。他也不急于责罚,毕竟是执行新规的第一天,很多学生都还不大适应。但又不能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那样的话,制定的规矩就没办法执行了。因为学生们都是观望者,有谁违规违纪而不受到批评教育的,那就一定有人效尤,并逐渐形成一种风气。那时再出手整治,就困难了。学生会认为你厚此薄彼,处理事情不公平,不但背后指责,甚至可能公开唱反调。

下了早读,他当着全班把小杰叫到办公室,目的就是给全班一个警示。他知道,所有学生都在等待这场戏。今天如何处理这个迟到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着他以后对班级的管理。

但又不能操之过急,更忌讳一上来就劈头盖脸的责骂,先了解一下情况再说。

经过了解,原来小杰是一个人在家,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是一个标准的留守学生。小杰家离学校也不远,早上睡过了头,所以迟到。像这种留守孩子,就更不能简单粗糙的进行责罚,非但不能,还得适当地表达关怀。问问他的生活起居,关心一下吃的穿的。夜里一个人在家,害不害怕,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这样和学生拉近距离后,再了解一下他的心理状态,那就容易一些了。小杰说,自己对读书不报任何希望,就想着早点“混”毕业,好去父母上班的地方打工。之前也是每天八点以后才到校,早已养成习惯,一时之间改不过来。他还说自己比起整天惹事的赵云峰和那个长期不来读书的同学,已经表现得不错了,他不想给爸妈增添麻烦。

老余对他迟到表示理解,并表扬他的独立能力,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比起很多同龄人都能干。也赞赏他坚持上学,不给父母找麻烦的懂事的想法。小杰听了后,一下变得腼腆起来,脸蛋红扑扑的,对老余的态度也变得真正恭敬起来,站姿也从进办公室时的漫不经心变成端正笔直。

老余知道,已经和这个孩子建立起一定的友好信任关系。这时候,再站在相互理解的角度,帮他想办法克服早上起不来的问题,那就水到渠成了。

老余告诉小杰,虽然现在学习有困难,而且确实考高中也有很大的难度,但并不意味着他的学习就没有用了。以后就算是单纯的打工,多掌握点知识总是好的。老师希望他毕业后,最好再学点技术,要有一技之长才能过好自己的生活。其次,以后不管在哪里工作,遵守单位的规定是必须的,经常迟到,肯定干不长久。另外,对现在班级状况,很多同学和家长都不满意。相信他也是有自尊心有荣誉感的同学,也希望自己的班级是一个优秀的班级。就像老师理解他一样,老余希望小杰也理解老师。因为同学们只有团结在一起,和过去的不良风气挥手说再见,把心思多用些在学习上,才能让自己和班级变得优秀起来。如果每个同学都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违反班级规定,又不受到任何处罚的话,那我们班还是和过去没有区别,说不定还更糟。

小杰表示自己能理解老师,愿意主动接受处罚,学习上会尽量多学点东西。就是早上不迟到有点困难。他也不是故意,家里没有闹钟,父母留给他的手机也出问题了,早上瞌睡又好。先不管他是否说了实话,选择相信他的同时义正言辞地告知他,早上七点半到校是必须要做到的。他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住校。小杰担心爸妈不同意他住校,于是老余又拨通了家长的电话,做了以下交流。

第一,建议学生住校,一个人在家既有安全隐患,也极有可能让学生染上诸多恶习。住校作息有规律,安全有保障,孩子吃饭问题也解决了。

第二,如果孩子有手机,在校时间由老师代管,周末发还。避免学生长期玩手机,又没人监管。

第三,家长再忙,也要每周给孩子打个电话,多关心多鼓励。

家长表示同意,就是暂时回来不了。老余表示,自己会尽量帮助孩子完成住校的相关事宜。尽管还有十来天就放暑假了,先让其来校适应一下也是好的。

至于处罚,他让小杰自己安排,只要合理他都同意。小杰想了想,给自己的处罚是本学期内每天打扫班级卫生一次,每天到操场跑两圈。老余认可了,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另一方面也为班级做了贡献。另外再布置一个任务,就是让他每天监管班上的出勤。小杰也爽快答应了。

等小杰回了教室,他就马不停蹄地找到陈主任,为小杰申请住校。起初陈主任不同意,原因是小杰家距离学校太近,不符合住校条件。老余又详细介绍了小杰的家庭情况,陈主任还是不同意,因为本学期快结束了,小杰现在插进去会给宿管部带来不便。即使跟小杰开绿灯,也只有下学期开始住校。老余据理力争,搬出了关心扶助留守儿童的政策,还对小杰可能出问题进行了一番“危言耸听”的预测,才让陈主任最终点头同意。许是赵云峰的缘故,陈主任还是心有余悸的。

回办公室的路上,顺便去打印了几十份班级群二维码,今天放学务必发到学生手里,务必在晚上八点前加入新的班级群。路过安全办公室,又找学校安全员了解少儿互助金和学生意外保险的事。他估摸着赵云峰的家长最近可能要问起这方面的事,到时候自己心里有数,才好和家长交流。走到底楼办公室,去看了看那盆“一帆风顺”,暂时还不需要浇水。办公室仍然没人,就在那休息了几分钟,抽了一支烟。

走回三楼办公室,年级组长也在,再次征询他下午放学留学生的事,因为其他几个班都要留,他一个班不留,看起来好像不大好。老余坚持自己之前的意见,没想到组长又搬出几位行政来,并强调不是他反映的情况,而是行政昨天下午放学巡视时自己发现的。至于是哪个行政或哪几个行政发现老余下午“早放”的,组长是讳莫如深。他也搬出自己的“救兵”,就是已经通报给全体家长和学生了,自己不可能朝令夕改。组长也只好不说这事了,转而和他交流了一下最近德育处下达的一些班级任务,比如安全平台作业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啊,禁毒平台啊,以及收取最后一个月的生活费,集体走家访的事。老余一边记下来,一边对集体家访一事发表不同看法。组长说是上级部门要求的,安排走两天家访,主要安排在上午,每个上午走四至六个。他还建议每天选择挨得近的几个走,这样更方便快捷。

老余想起以前走家访,跟现在完全不一样。周末,他约几个老师,或走路,或登自行车,也骑过摩托,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家访。那时候没电话,只有学生的大概地址,就一边找一边问。找到后,一般家长和学生都既惊讶又高兴,陪着你说这样聊那样。那时候也都比较穷,好一点的家庭会泡一杯茶,摆上一些花生瓜子,一般人家也就白开水招待。家访并不是图完成任务,一般都是有计划有目的性的家访。也不是走马观花似的,而是深入细致的。很多家长会趁和你聊天的时候,悄悄嘱咐另一半,去镇上割点肉,买点熟食,打几斤酒,然后回来动手做饭。走是走不脱的,无论如何要你吃了中午饭再走,要不然就把自行车、摩托给你锁起来或者拦住不让走。那时也没有不能接受家长请吃的概念,当然走家访更不是为了吃一顿,和家长相处就那么自然而然。酒肯定不敢多喝,免得闹了笑话影响自身形象。吃了午饭,学生和家长把老师送出家门,还要送上大路,方才回去。这样的家访,还别说,基本都是有效果的,学生的变化是可以看到的。

现在由于交通和信息的方便,一般是不走家访的了。有什么事电话,QQ,微信都可以联系,交流。又加上多数家长都不再是只守着一亩三分地的庄稼汉,或自己做生意,或本地上班,或在外地打工,也缺乏家访的条件。只有放寒暑假,学校组织老师大规模出动,每个班的几个老师在一起,定时定向走家访。去之前先拟定家访名单,并通知家长,某天某时在家等待。并事先声明,由于家访工作忙,家长不要做任何准备。按规定是无论如何不能也不允许接受请吃了,一上午走个五六个家访,每家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到了地方,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几句,再照几张照片,就驱车导航前往下一家。家访的这两天上午,全校教师出动上千人次,走访数百家,可谓壮观。

大家正在闲聊,分管教学的周副校长走进来。

“老余,有点事跟你说。”

他跟着周校长走到外面。

“老余,刚接班还有点不适应啊?”

“不适应也得适应啊。”

“是这么一个事,昨天放学巡查的时候,发现八.五班比八年级其他班都放得早,甚至比七年级还早。我想大家能不能统一行动,免得家长有意见。你认为呢?”

“不早啊,下午到点才放学的,我还花了几分钟做了全班总结的。”

“我知道,我当然不是那个意思。如果没到点就放了,那就是违反教学纪律了。我意思是,既然八年级统一延长放学时间至六点半,那八.五班也尽量不要搞特殊,也是六点半才放。”

老余只好把跟年级组长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

“你就辛苦一下,跟家长说过也可以再解释一下,相信家长会理解的。你实在遇到下午没时间守学生,可以和科任老师商量一下,大家轮流值守。”

老余沉默了,到点不放学,家长真的理解?对学生真的有用?科任老师有几个愿意义务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