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驱型成长实践篇
- (美)威廉·斯蒂克斯鲁德等
- 4760字
- 2024-04-25 19:15:07
今晚怎么做
我俩一起工作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有机会走遍全国,跟各地的家长与教育工作者交流,以了解人们在哪些领域难以落实我们给出的建议。以下是我们所收集的最常见的反馈问题。
如果我再确认了女儿的感受,她就会认为对我大吼大叫没什么不恰当。
请分清感受与行为的区别。愤怒是一种感受,是一种面对压力时可预见的自然反应。你可以共情女儿的愤怒,同时也可以明确表示,她不能对你大吼大叫。你要做的,并不是坐好了承受一切而已。你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真的很生气,但我不喜欢别人跟我用这种态度说话。”或者你也可以说:“我要去散散步(或回我的房间休息一会儿),等大家都冷静下来了,咱们再谈。我需要一点时间,才能做好准备听你好好说。”
如果我的孩子感到的是嫉妒,或者自怨自艾呢?我不想去再确认这类情绪,那会让它们越发根深蒂固。
所谓表现出同理心和认可,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同意孩子的所有观点、包容孩子所说所做的一切,而是指要试着努力去理解与接受孩子们的观点。
情绪在被外界觉察确认过后,往往不会愈演愈烈——事实上,反而会逐渐平复。正如美剧《罗杰斯先生的邻居》中的弗雷德·罗杰斯所说,“能谈的东西,就是可控的东西”。另一方面,让你的孩子别嫉妒哥哥,并不能让他的嫉妒感消失。倘若出于这种嫉妒心,他偷拿了哥哥的饼干,单论这种行为,那是不对的,你也应该跟孩子说清楚。但在你介入之前,孩子可能已经处理过自己的嫉妒心,并确认过这种情绪了。约翰·戈特曼(John Gottman)把这一过程称为“情绪教练”,通过它,孩子们学会了情绪是可以接纳的、正常的,甚至能加以控制。
仔细想想,我们其实都希望能被他人以同理心对待。倘若我们把事情搞砸了——比如忘了关水,于是导致一个代价不小的大麻烦——其实我们当时的状态就已经挺糟糕的了。我们可能已经累了或者压力挺大,所以才心不在焉地没顾上拧好水龙头。那此时,我们最不想听到的就是有人指责我们粗心了(“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我们想要的,其实是同情(“我知道你最近压力挺大的,毕竟有不少事情需要忙活”)。你需要倾听和理解自己的情绪,也只有这样,你才能从错误中吸取到教训。比如说,你对工作中的某件事感到非常愤怒。这时你想要的是发泄这种愤怒,而不是找个人将这种愤怒最小化,或者告诉你,你就不该有这种情绪。因为你就是有这种情绪嘛!你希望自己觉得亲近的人做的,其实是听到你的这种情绪、共情你状态不佳的事实——至于对错,反而是次要的。
那如果你对孩子共情又共情,可孩子从来没有爆发出过“我好难受”的情绪,怎么办?
倘若真的如此,这已经不是一次孩子与负面情绪的简单遭遇,而上升到了孩子内心的恶性循环。如果你多次表达过“我听出了你内心的感受”,可你的孩子依然很明显地没有放下心防,那可以尝试这样说:“感觉咱俩掉进了一个循环,你说的跟我说的不是一回事。我想摆脱这种循环,我爱你,如果你难受,那我想尽我所能去帮你,但我认为现在这种模式对你我其实都没有帮助。”或者你也可以说:“在我看来,你现在正在折磨自己,我不能帮着你变本加厉。我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你愿意听听从我的角度怎么想,那我非常乐意跟你分享。”
当然,还有更多可行的说法。如果反思性倾听既简单又有效,那么所有人都会这么做。那在执行过程中,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
之所以很少有家长会练习反思性倾听,是因为这其实并不容易。反思性倾听常常会带来一种强迫感和异样感。我们的孩子可能会充满疑惑地看着我们,就跟我们长了两个脑袋一样,或者直截了当地问:“你为啥要一直重复我说的话?”若他们这样做,只需解释“我试图改变咱俩交谈的方式”或“我不想争吵,也不想批评,我只是想尽最大的努力让你知道我想理解你经历了什么”。
反思性倾听还需要你推掉所有其他对你时间有要求的安排(晚餐、需要外出参加的活动或课程、发送最后一封工作电子邮件)。如果你处于一种无法真正集中注意力的状态,那就要讲:“我真的想把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都给你。让我把手头上的事儿做完,应该会花上五到十分钟,然后我们再谈。”等你到了那个需要停下来的时间点,就放下手机,合上笔记本电脑,远离其他会占据你大脑的任务。反思性倾听还要求你不要直接跳到解决问题的部分。我们经常掉进一种陷阱,那就是试图通过解决孩子的问题来改善他们的感受。不如试试反思性倾听,它有助于孩子们改善感受,使他们的思考变得更清晰,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靠自己解决问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必须抛开自己内心的恐惧(“这回我要让他学到什么教训”“如果我不表现得很愤怒,是不是就显得在沟通中一直附和他”),才能真正敞开心扉地倾听。
不过,同理心和立规矩似乎是对立的。有规矩不也很重要吗?
其实这两者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辅相成的。你绝对可以用同理心来立规矩,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同时经历这两者的孩子也会在社交、情感和学业上表现得更好,并且有着更强的自我调节能力。[21]
比尔最近评估了一个叫大卫的七年级男孩,他在一所专门为学习障碍患者提供教学的学校就读。大卫是一个可爱的男孩,但对他来说,许多事情都很难完成,因为他有语言障碍、注意障碍、学习障碍以及社交上的困难。而且,他的应激反应非常敏感,很容易焦虑、沮丧和愤怒。比尔一开始访谈他的父母时,对方就报告说,大卫从来没有快乐过。事实上,他“一直”都很生气。他们向比尔说明,一旦大卫平静下来,他就会感到懊悔和自责,而且他频繁的情绪爆发也给自己和父母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一天,大卫的母亲打电话给比尔,话语中满是气愤。同学们取笑大卫选的牛仔裤,而他却报复性地去诋毁对方的种族。于是他被停课一天。“我该怎么处理?”大卫的妈妈想知道,“我能让他去承担什么后果,这样他就不会再犯?”
比尔首先告诉她,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惩罚并不是一种有效的管教手段。[22]他还提到,正如罗斯·格林所指出的那样,承担最严厉惩罚后果的孩子往往从惩罚中学到的也最少。[23](我们会在第9章对此进行更多的讨论。)然后,他提醒大卫的母亲,在他们之前的谈话中,大卫曾感到多么沮丧,又有多么频繁地去自我贬损。帮助他解决这种情况的最好办法,似乎不太可能是增加更多的沮丧与贬损。正如经典育儿书《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Jane Nelsen)所说:“为什么我们居然会认为,要让孩子感觉好,必须先让他们感觉差?”比尔很赞成大卫的母亲决定不让孩子在停课当天玩电子游戏或做任何特别有趣的事情。但比尔最建议的还是她要尽可能地表达出对大卫感受的同理心,并试图去理解他使用攻击性语言时的内心体验。她也可以向孩子解释,他大脑中感知威胁的部分极其敏感。她可以这样去解释:他的爆发与应激反应有关,这也称为“战或逃”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因为一旦我们有了压力,就会通过逃跑或战斗来保护自己。她还可能会表示出一种理解:其他孩子嘲笑他,大卫会感到尴尬、羞愧和愤怒,这是可以理解的;大卫在全力应对压力的情况下,以一种自认为合适的报复方式,对其他孩子进行了猛烈抨击。即使大卫做了些蠢事,也要帮他感到自身能被理解,也还有人爱着自己,这比试图让他感到更加沮丧、羞愧和孤立来得有效。对大卫的母亲来说,跟孩子谈谈绝对不能诋毁他人,这也同样重要,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同理心做铺垫,孩子是听不进去的。带着同理心立规矩,才能帮孩子收获安全感,感到被他人倾听以及被无条件地接受。这有助于他们的大脑从挫折中恢复过来。[24]
我完全同意这种理念,但我从来没机会去表现同理心或跟孩子产生联结,因为我家孩子就像一本合起来打不开的书。我该怎么让他对我敞开心扉呢?
首先,要试着花更多的时间去和那些不太表达自我的孩子独处。如果他们不想说话,也不要给他们压力——但要留出空间,让他们想说话的时候就能说。不要指望你的孩子在每天快结束的时候,或刚见到你就能敞开心扉大谈特谈。对很多孩子来说,转换状态都需要时间——让他们先轻松地进入状态。你可以简单地说,自己很高兴看到他们,而不是上来就问“今天在学校怎么样”——这个问题几乎肯定会被一个含糊的“挺好”来加以应对。之后你可以这样跟进:“有什么想分享的吗?有啥亮点吗?”如果没有,那就顺其自然,给他们点时间。主动分享你自己这一天的细节,他们也可能会有所回报。同时,尽可能地去匹配孩子的沟通强度。如果你眉飞色舞又充满活力地去跟一个寡言少语的孩子交流,往往不会很顺利。所以你大可以把自己的能量调低点,再去跟孩子交流。这样一来,他就算当时不愿意承认,也很可能会听出你言下对他的关心。
还有,安排好你每晚的例行活动,在孩子睡前,在他床上安静地坐上几分钟,这很可能会有所帮助,因为对许多孩子来说,睡前三十分钟是他们最有可能敞开心扉的时候。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点,能让你给他们传达那些你希望他们真正内化的信息,比如“无论如何我都爱你”,因为他们在入睡前听到的信息,更有可能被大脑在夜晚里面不断重播。等孩子大一点,就在他们最有可能放下戒备的时候,寻找机会跟他们独处。奈德注意到他的儿子马修总是在他动来动去的时候更能表达一些——无论是散步时,还是扔飞盘时。虽然我们非常推崇眼神上的交流,但的确有些时候,没有眼神交流也照样可以展开真诚的讨论。许多父母都讲过,在黑漆漆的车里,孩子坐在后座上,充满了倾诉欲。奈德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喜欢一边玩个小玩意,一边和妈妈谈论点烦心事。妈妈告诉他,说话时要看着对方,但他想:好吧,要么看着你,要么好好倾诉,反正我只能做到一点。
我的孩子有自闭症谱系障碍,很多对其他孩子有用的事情——比如眼神交流和拥抱——对他来说都没用。那我该怎么做,才能和儿子建立联结?
建立联结这事虽说重要,但对于身处自闭症谱系之中的孩子来讲,非常棘手。全世界知名的自闭症专家彼得·韦尔默朗(Peter Vermeulen)最近才强调过帮助自闭症患儿培养强烈联结感的重要性。[25]但不同的人对联结感的定义也有区别,甚至身处谱系的不同位置,对联结感的定义也会不一样。但不管怎样,都要找到一种能够表现出接纳与尊重的沟通方式。对于一些身处谱系中的孩子来说,拥有联结感就意味着体验亲密和分享的感觉,这跟许多在神经机制上正常的儿童和青少年们的情况一样。对其他孩子来说,在与他人共同参与某项任务时,在与一个细心的大人分享自己强烈的兴趣所在时,或者在与他人一同玩电子游戏时,都会感觉到与他人之间的联结。
但对于自闭症谱系中的幼儿来说,进行联结,并在沟通中展现无条件的爱的一种方式,就是模仿他们的行为——哪怕是简单地跟他们一起挥舞手臂都行。研究表明,如果成年人在与谱系中的儿童相处时能模仿对方的行为,会让孩子表现出更积极的情绪、更多的社交反应,并减少自我防备的行为。[26]镜像模仿之所有积极作用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想法,即我们会觉得跟最像自己的人最亲近(想想同卵双胞胎吧)。即使孩子长大了一些,如果他们叉着胳膊坐在那里,你也可以把自己的胳膊叉起来(不过要以一种放松的方式来完成,这样不会让孩子觉得你在刻意学他)。同样,如果他们坐着的时候右脚搭在左脚上,你也可以这样做。许多治疗师都会使用这种镜像模仿的策略来帮助他们的客户获得安全感以及被他人理解的感觉。这其实是释放了这样一种信号:咱俩很像,我愿意接受你本来的样子。
我的配偶是一个很棒的倾听者,如果我本身就不太容易做到有同理心,我能怎么办?
我们提供的是工具,而不是建议你改变自己的个性。本章所讲的所有技巧都可以学习,本章之外,我们自己每天也都会学到更多东西。但如果你无法自然而然地掌握,也没必要太苛责自己。不妨从好奇心开始——这能让孩子知道你对他有兴趣,你想了解他。还要记住,你的目标是让孩子们感到被倾听,而不是让他们的问题被解决。去问问题,然后再问更多的问题,所有问题都是为了去理解孩子在这一天中经历的某些事情,或者他感到不安的缘由。只要你能坚持下去,尝试去问不同的问题、观察你的配偶做了什么,然后做你觉得对的事情,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