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昏厥

方一 木香调气散

出处: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

组成:白豆蔻6g,木香6g,丁香6g,檀香5g,砂仁5g,藿香10g,香附10g,陈皮8g,甘草3g。

用法:作汤剂,水煎服,日1剂,分2~3次温服。

治法:行气宽中,疏肝开郁。

证象:多受精神刺激,七情气结,气逆痰壅,突然昏厥,口噤握拳,呼吸气粗,四肢厥冷,苔薄白,脉沉弦。

评介:本方为古代治疗昏厥经典方,遇到情志不畅,七情郁结,气逆痰壅,出现昏厥症状者,可选用之。

方二 通瘀煎

出处: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15g,乌药10g,青皮10g,木香8g,香附10g,红花6g,山楂10g,泽泻8g。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3次温服。

治法:活血顺气,通经止痛。

证象:气滞血积,经脉不利,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红,脉涩。

评介:本方为《景岳全书》著名方剂。能活血化瘀、顺气止痛,多用来治疗妇人气滞血瘀,经脉不利,月经不畅,痛经拒按,甚则不省人事、昏厥者。

方三 导痰汤

出处:宋代严用和《济生方》。

组成:陈皮10g,半夏8g,茯苓15g,枳实8g,制南星6g,甘草5g。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3次温服。

治法:祛风痰,降逆气。

证象:风痰上逆,时发晕厥,头晕头痛,痰多胸闷,喉有痰声,口吐涎沫,苔厚腻,脉沉滑。

评介:本方为《济生方》著名方剂,功能燥湿利气行痰。多用于顽痰胶固、痰厥、头目眩晕、咳喘痰多、不思饮食等症。

方四 大补元煎

出处: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辞典》。

组成:党参10g,白术10g,山药15g,熟地黄15g,枸杞子10g,杜仲10g,酸枣仁15g,肉桂3g,山萸肉10g,补骨脂10g,制附片3g,炙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3次温服。宜饭前服。

治法:气血双补,培元固本。

证象:气虚血亏,元气受挫,气血暴脱,精神失守,肢冷脉伏,气短息微,一派危候。

评介:本方为现代著名方剂,应用于气血暴脱、精神失守等危重证候。另,古代《景岳全书》中也有“大补元煎”方剂,主要作用也是培元固本、补肾益精,临床可以互相参照使用。

方五 神术散

出处: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

组成:苍术10g,厚朴10g,陈皮8g,藿香8g,砂仁6g,甘草4g。

用法:作汤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治法:健脾燥湿,辟瘟除瘴。

证象:时行不正之气,突然昏厥,气息窒塞,伤食停饮,头痛项强,胸满腹痛,呕吐泻利,苔厚腻,脉滑。

评介:本方为古代传统方剂。现多用于流行性胃肠型感冒,感受时邪瘴气,表现发热昏厥、头痛呕吐等症状者。

方六 镇阴煎

出处: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黄30g,牛膝10g,泽泻8g,制附片3g,肉桂3g,炙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治法:滋阴潜阳,补精益血,引血下行。

证象:阴虚于下,格阳于上,精竭于下,气脱于上,多见于中年之后,男女同房,发生昏厥,颧红如妆,汗出气喘,暴吐,鼻衄,肢冷,舌红苔滑,脉浮数芤大。

评介:本方为古代经典方剂。男女同房发生昏厥称作“色厥”,乃精竭于下,气脱于上,体力不支所致,临床偶或遇见,如有上述证象者可加减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