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告身

“王爷,打完了。”曹曚的声音打破了刘备的愕然,刘备定睛看去,只见曹曚扶着一瘸一拐的韩世忠慢步走来。

“王爷,您要赏俺什么?”韩世忠一脸期待地问道。

“泼韩五泼韩五,我给你个好东西。”刘备笑骂道。

“李相公,把张相公的犀带拿来。”刘备的声音中满是不怀好意,张邦昌的一举一动他早已看在眼里。

李邦彦心领神会,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立即去找张邦昌拿腰带。

“李邦彦!这可是官家御赐的犀带,你胆子也太大了!”张邦昌怒吼道。

“提调东京诸军政、开封牧、康王殿下要,我又有什么办法,有什么话你去找王爷说?”李邦彦双手一摊,幽幽说道。

“大宋律法特令,犀带非官家特旨,百官皆禁佩!”张邦昌扯着脖子喊道。

“张邦昌,你是傻了吗?官家亲自点的康王提调东京诸军政,算不算特旨?”李邦彦听到张邦昌的话,嗤的一笑。

“你!.....”

张邦昌愣在原地许久,颤抖着解下腰间的犀带,缓缓递给李邦彦,眼中闪烁着幽怨的光芒。

“上苍不公呀,上苍欺负我张邦昌呀!”

“李邦彦,你总有一天也会受到此等屈辱的。”张邦昌恶毒地诅咒道。

“如果我们能活着从金营回来,那我会欣然接受这份屈辱的。”李邦彦拿起犀带,摆了摆手,便向康王走去,只余下张邦昌一人独自在原地黯然抹泪。

“王爷,拿来了。”李邦彦举起手中的犀带,带上的通天犀角,将射来的阳光尽数吞噬,其色依旧昏黄,犹如一块神秘的古玉。

“你直接给良臣吧。”刘备吩咐道。

“是。”李邦彦将犀带递给了韩世忠。

“这是啥?”韩世忠从来没见过犀带。犀带,从来都是被官家御赐给顶级的士大夫。

“韩世忠,带上的这块犀角,乃无价之宝,汴梁城内千金难求,好好收着吧。”李邦彦解释道。

“是,俺一定好好收着,留作传家宝。”韩世忠小心翼翼地将犀带对折收好。

“韩世忠,你这泼皮无赖别一回到汴梁,就把这犀带给卖了。你如果把这犀带卖了,打的不仅是王爷的脸,更是官家的脸!”曹曚出声提醒。

“姓曹的,俺岂是如此不知世事的人,说留作传家宝就留作传家宝。”韩世忠撇了曹曚一眼,不屑说道。

“最好如此。”曹曚担忧道,他知道这通天犀带价值几何,但更清楚御赐的意义,他深怕韩世忠这厮犯了浑,去黑市把这犀带给当掉了。

“当掉就当掉了,御赐也是给你们用的。”

“既然是赐下去了,良臣你想当就当,有什么事本王给你担着。但是,这犀角确实是上好之物,一般是有价无市。不到迫不得已,还是别当。”

“良臣如果缺钱了,来找本王,本王可给你一些。”刘备笑道,他现在可是京城大富,张邦昌和李邦彦送来的黄金,还都在府中。

韩世忠摇了摇头:“王爷言重了,俺岂是如此不明事理之人,能得此等宝物赏赐,是王爷看得起俺,俺一定好好珍藏。”

“良臣有这份心就好。”刘备叹道。

“好了,良臣。犀带你暂且收好,这是我的心意,”刘备边说边从官袍的大袖中拿出一黄绫纸,缓缓举起,一字一顿大声说道:“值此国难之际,良臣舍生报国,袭杀金军斥候,涨我使团脸面,当赏,当重赏,诸君共勉励之。”

见到刘备手中的黄绫纸,使团中的下层军士无不屏息凝神,此刻气氛陡然变得严肃起来。

在大宋,只要是有官身之人,都太懂这黄绫纸的含义了。

大宋官制复杂,官阶稀碎,文武官制自不相同,但总的来说是有寄禄官、差遣、散官、勋官、贴职之属。

寄禄官有官名有待遇,但没有实际职事,差遣无官名无待遇,但有实际职事。

而散官、勋官、贴职就只是荣官,表示了官家对于此人的厚爱。

而武将的寄禄官下还有正任官、遥郡官、横行官、诸司使副等诸多官阶,等级森严复杂。

韩世忠被拜了统领的职事,但寄禄官等级,也就只提到了第38级的武节郎(武官序列共60级)。

像曹曚,是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俗称马帅,既有职事,凡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皆总其政,又有品阶,位在正任观察使之上。

武官序列虽只有六十级,但第二级和第一级之间,还有遥寄官和正任官这一隐藏等级,分别根据名称不同,待遇也有高低。

刺史、团练使、防御使、观察使、承宣使、节度使依次排开,最终到达第六十级的顶点——太尉。

但纵使是同一名头,其间根据地点不同,品位还有高低。

比如大州的节度使,就比某些不知名小州的节度使的地位要高。

而正任官又比遥寄官要高。

大宋官家,就是靠着冗杂的官制,牢牢掌控着中枢权力。

权臣这一生物,自大宋开国以来,已近灭绝。

“良臣是武节郎?”刘备问道。

“回康王的话,俺是。”韩世忠浑身激动地颤抖。

本来只想着是能拿到一条通天犀带已经是不错了,但却不曾想到,居然还有官升。

“好,那本王就替官家,再给你升升官!授官告身,按照大宋官制,本该由中书舍人撰写,再由宰相除授,李相公,本王说得对吗?”

李邦彦缓缓一躬身道:“回王爷的话,制授告身由官家亲授,经翰林学士制词,用于任命宰执。”

“敕授告身则是由中书舍人草拟敕命,宰相可直接除授,官家如果要授韩世忠官,敕授告身,就足够了。”

“好。在这里就告诉大家,官家昨日刚给本王数十张黄绫纸,授予本王特权除官之任。如果你们中有谁像韩世忠一般杀贼报国,立功扬名,本王当场就可以给你们授官!诸君勉励!”

“是!”禁军大声回道,此间气氛,较之刚刚二人摔跤之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召命本该由中书舍人来写,但高舍人却没来,”刘备沉思片刻,看向了远处幽怨的张邦昌,大喊道:“张邦昌,你是少宰领的中书侍郎,你来写告身!”

“是....”张邦昌缓缓走来,看向韩世忠的眼神愈加憎恶。

“张邦昌,别哭丧着脸了,等这次咱们回去,本王再赔你一条犀带就是了!”刘备拍了拍张邦昌的肩膀,安慰道。

张邦昌幽怨地看了一眼刘备,没有说话,从大袖中拿出笔墨碾好,抽出笔簪,开始书写。

刘备缓缓说道:“盖闻忠勇之臣,国家之干城;文武之才,社稷之砥柱。朕惟念国步艰难,需才孔亟,特加简拔,以期振刷朝纲,绥靖疆埸。”

“韩良臣,以尔才兼文武,志虑忠纯,久著勤劳于王事,迭陈韬略于庙谟。往者从戎,屡摧狡敌;朕用嘉尔懋绩,特授尔为涿州团练使。”

“尔其益励初心,毋怠毋忽。务使兵威远震,境宇肃清,庶几不负朕意,亦以光尔家荣。钦哉!故兹告身。”

张邦昌正牌进士出身,刘备念完,张邦昌就写完了。

“李相公,你是太宰兼着的门下侍郎,你和张相公一起来看看,二位相公可有异议?”

李邦彦走近接过告身看了片刻,又递还给了刘备,缓缓说道:“我无异议。”

“张相公?”刘备看向张邦昌。

“无异议!”张邦昌答道。

“好,咱们这里缺舍人,但就是不缺宰相,既然二位宰相都无异议,那韩世忠,这告身你就接了去吧。”

话罢,刘备将告身递向了韩世忠。

“臣谢过康王,谢过二位相公,谢过官家!”韩世忠连忙伸手接过告身,难掩眼中的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