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不再多言,继续就战局讨论起来。
“敌军若据坚城死守,就算能破城也必然耗费大量时间,兵贵神速,一旦拖到北虏集中力量击退了朱棣那小子,再回防南方,我们连攻数城定然兵困马伐,此时决一死战胜负难料。”徐达迅速平复情绪,作为一个统领千军万马的统帅,无时无刻需要保持冷静,而他总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
“其实咱们不一定非要走大运河,硬往他们布置好的铜墙铁壁上撞。”
“从陆上转运粮食耗费甚巨不说,北伐二十万大军的粮草需要大量螺马,需要再度召集民夫如此一来必然耗费大量时间,我们没有那个时间。”徐达不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
“谁说非得走陆路,我在南京城外练兵时,见过一小子,那小子挺有趣,跟我聊了许多海上航行的趣闻,说海贸繁盛泉州市舶司每日往来渡海大船无数,从江南到两广全是大明的海船,所以……”常遇春将指在地图大运河上的手往东移,一路移到海边:“咱们不一定非得走陆路,也不是非得用大运河运粮,走海路未必不行。”
徐达思索片刻,觉得此法可行。
“昔日蒙元便从海运运粮,那张士诚还干过劫船的勾当,大运河河道狭窄运力有限,需要靠大量漕工才能运转,而从江南用海运比大运河一来得速度更快,二来运力不知大了多少倍。”
“确实如此,问题是短时间内我们从哪里弄来那么船?”徐达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海运百般好,没船也没辙。
船从哪里来,还有相应的水手又从哪里来,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江南确实临海,但他外孙刚刚得罪了江南士绅,此时怕是不会轻易配合。
南京经历大变,短时间内能维持住秩序,完成抄家集齐粮草的事已是不易,再抽出人手去征船怕是十分困难,就是真征集到了足够的船只,时间怕是不站在他们这边了。
“少有事能难倒我们徐大将军啊。”常遇春早有准备。
“莫要得意太早,你若没有解决办法,莫怪本大将军不客气。”徐达瞧不惯搭档在面前一脸嚣张的模样。
“我倒是有个人选,他肯定能弄到足够的船。”
“谁?”徐达好奇地问道,他怎么不知道朝中有这么一个能人。
“先前与我说海上故事的小友姓郑名森,乃闽地郑氏子,泉州市舶司有一半就是他家的。”
“略有耳闻,听说郑氏与那方国珍一般都是海盗出身。”
二人到达此片天地不久,了解的事不多,不过郑氏收复台湾的消息曾引起轰动,徐达也曾听闻一星半点关于郑氏的事。
“确实如此,只不过郑氏当下在海上的实力怕是比当初方国珍更强,你那外孙正好与郑氏有些关系,让郑氏出面召集运粮的船只想来不难。”常遇春说完,徐达便做出决定:“且让你得意一回,就按你的想法来,不过兵行诡道,咱们沿海路进发的消息暂不可暴露,需要有人继续沿大运河北上装作主力,以吸引敌军注意力。”
常遇春豪气十足地应道:“不必多说,如此重要的任务,除了在下没人能应下来。”
“好,那咱们就在‘大都’见!”
南京,接到外祖密信的朱高煦同崇祯一起商议了许久,最终两人同意了这个决定。
正在兵部任职的郑森突然受到皇帝召见,带着不解的心情一路进入皇宫。
“圣躬万福!臣兵部主事郑森,拜见陛下。”
“平身。”
郑森抬起头来,见皇帝在上头正注视着他。
“昔日你父有功,于是朕封你父为伯,今日方知你高中进士在兵部效力,特意召你一见,英姿蓬勃实乃虎父无犬子。”
郑森不知皇帝所为何事,但知晓绝对不是突发念想要见见他这么简单。
“臣有今日,乃是受朝廷恩典。”
“好,朕没有看错人,你果然是个忠义之人。”
郑森心头一紧,知道客套话说完了,接下来就是要说事了。
果然,皇帝的声音再次传来:“今北虏南侵,朝廷组织大军北伐,奈何粮草转运困难,听闻你素有智谋可有解难之法?”
一听这话郑森立马反应过来,朝廷这是要放弃大运河从海路进军,不然找他一个小小兵部主事做什么。
他与兵部其他官员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的出身。
一个海盗出身的人,家族势力主要集中在海上,皇帝特意问他,绝对不是来问他关于陆地上的问题。
那么答案就很简单了,略微一思索,张口答道:“臣以为,北伐大军虽要在陆上破敌,然今时不同往日,海路无关卡无敌军,可畅通无阻且一船至少运百石粮,较之陆路更胜一筹。”
“可朝中官员多言,海上风急浪高稍有不慎则船翻货毁,北伐之重不可半点有失。”
郑森回道:“海与海不可一概而言,远海与近海更是如此,远渡重洋自然十分危险,尽管如此渡海远洋者仍络绎不绝,近海风浪远不如远海,航线早已探明,只需做好准备并无朝臣所言那般可怕。”
“朕知你郑氏素通航海,你可愿替朝廷解燃眉之急?”
“此乃臣之荣幸,臣愿立马出发。”郑森立马答应了下来。
北伐不是谁都能碰得上的,如此建功扬名的盛事,他实在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那好,朕就成全你,为北伐军征集船只之事就由你负责了。”
“啊?”
郑森猜到了开头却没万万没猜到,朝廷连船都没有,就开始打海运的主意,这是做无本买卖啊,这回真上当了。
“卿有疑难尽管直说,朕全力支持你。”
郑森低着头,脸皮抽了抽。
什么叫全力支持他,朝廷一没船二没人,拿什么支持他,口头支持?
官场待了一年,有些事他也算是弄明白了,上司在明明没法支持你的时候还说支持你,实际上就是让你别去找他求支持。
“没有,臣这就想办法去。”
在崇祯找到郑森之前,朱高煦就写了一封密信,“来人,速将此信送予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