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阿瑟·C.丹托(Arthur C.Danto,1924—2013)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分析哲学家和艺术批评家。1948年丹托在韦恩州立大学获得艺术和历史专业的文科学士学位,1949和1952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分别获得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由于丹托拥有艺术、历史和哲学的知识背景,使得他能够游走在历史哲学和艺术批评间。他在艺术哲学方面所开辟的广度,在专业化的理论时代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丹托的理论立足于英美派分析哲学之上,他早期主要完成了三部巨著《分析的历史哲学》(Analytical Philosophy of History,1965)、《分析的知识哲学》(Analytical Philosophy of Knowledge,1968)和《分析的行动哲学》(Analytical Philosophy of Action,1973)。其中,《分析的历史哲学》奠定了丹托在历史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在这本书中,丹托提出“叙述句子”(narrative sentence)[1]的概念,并认为叙述的重要性在于它证明了我们表现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这一概念贯穿于丹托的艺术理论之中,介入他对“艺术世界”和“艺术定义”等问题的分析,成为丹托解决艺术理论基本问题的有效手段。

总体说来,丹托的艺术理论同他的哲学思想相互间保持平行发展。丹托1964年发表的《艺术世界》(The Artworld)作为关于波普艺术的开创性论文,标志着丹托首次踏入艺术哲学领域,此后他逐渐转入艺术哲学的写作。1981年《寻常事物的变容》(The Transfiguration of the Commonplace)作为丹托第一部艺术哲学专著,宣告他正式踏入艺术哲学领域。1984年《艺术的终结》(The End of Art)一文的发表让丹托在艺术界广为人知,“艺术的终结”的观点引发广泛的讨论。此后,丹托又发表了包括《同世界的联系:哲学的基本概念》(Connections to the World: The Basic Concepts of Philosophy,1988)、《遭遇与反思:当下历史的艺术》(Encounter and Reflections,1990)等一系列作品。1992年《超越布里洛盒子:后历史中的视觉艺术》(Beyond the Brillo Box: the Visual Art in Post-historical)是丹托最为喜爱的艺术批评集。1997年的《艺术的终结之后》(After the End of Art: Contemporary Art and the Pale of History)标志着丹托艺术史哲学的建立。2003年《美的滥用》(The Abuse of Beauty)一书的出版为丹托的“艺术哲学三部曲”[2]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丹托一生笔耕不辍,著述丰富,他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在艺术哲学领域所达到的高度与广度令人钦佩,成为英美学界炙手可热的艺术哲学家。本书对他的研究从历史、哲学、艺术和美学等方面展开,并主要集中在艺术哲学与艺术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