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数字政府与智慧政务

一 政府信息化建设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信息化建设开始受到各国普遍关注。[41]中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也在这一时期起步。“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就提出建设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在全国政府系统推行办公自动化。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制定了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的5年规划,对中国政府信息化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等做出了明确规定。”[42]2005年7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正式对外发布《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这是政府有关部门首次公开发表有关国家信息化发展状况的政府文告。[43]电子政务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的政府信息化建设主要聚焦政务网站建设。1999年,中国实施“政府上网工程”,主要目的在于“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为社会服务的公众信息资源汇集和应用上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信息化。[44]2006年1月,中国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同期,国务院信息办起草了《政府网站建设指南》,推进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网站建设。[45]在国家自上而下的推动下,各级政府网站的普及率快速提升。2005年,96.1%的部委单位拥有网站;81.3%的地方政府拥有网站。[46]

在政府网站的功能与内容上,这一时期大多数政府网站的主要功能为政务信息公开。200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要求行政机关通过政府网站等多种方式渠道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7]虽然国家提出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应为政府网站的功能定位,指出政府网站应建设在线办事功能,服务好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办事需求,但此时期地方政府网站的在线办事指数相对较低,在线政务办理仍是绩效瓶颈。[48]

二 网上行政审批

随着政府网站建设的不断深化,2007年左右,地方政府开始建设并强化政府网站的办事功能,推行网上审批改革。例如,2007年5月,福建泉州市启动“全程式网上审批”改革,办事人通过网络向政府部门申报有关手续,审批人员在线进行审核、签署意见、拟发批文,同时通过手机或电话告知办事人,办事人通过相关设备远程输出审批结果,“实现市、县和重点乡镇三级审批联动”[49]

再如,广东省也经历了选择省直部门、部分城市作为试点推进网上审批,并逐步扩大改革范围的过程。2009年,广州市印发《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提出在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推进“网上”审批,并提出到2010年年底实现广州网上办理审批业务率达到80%的工作要求。[50]2012年2月,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省直部门开展优化审批流程、实行网上审批试点”[51]。同年,广东首批选择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厅、外经贸厅和卫生厅开展试点,提出扩大网上行政审批试点范围,至2012年覆盖省直部门,审批时限在现有基础上总体提速30%以上。[52]2011年,广东省在佛山、东莞、广州开展网上审批试点改革,2012年提出进一步扩大改革范围,将在珠三角9市推行网上审批制度。

此后,多省启动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建设,推行网上审批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扩展落地。网上审批和平台系统建设从具体业务部门的审批系统,逐渐发展到全省统一建设网上审批平台。例如,2011年11月,青海电子口岸网上审批系统正式启用;[53]2012年12月,吉林省商务厅推行网上审批取得良好成效;[54]2012年7月,宁夏国土资源厅建设用地网上审批系统正式运行,实现申报、受理、审查、上报、审批系统的全程网上运行;[55]2014年5月,安徽省启动建设全省统一的网上行政审批平台;[56]2014年9月,辽宁省提出要建立省市县统一的网上审批平台。[57]

三 从“互联网+政务服务”到数字政府、智慧政务

随着“互联网+”理念的普及和推广,互联网技术开始被引入多个行业及政府治理领域,支撑带动行业形态及治理模态的升级再造。“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将互联网技术全面系统应用到政务服务的多个方面,发挥技术赋能政府治理、提升政府服务质量的作用。2016年9月,国家出台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完整顶层设计。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提出从规范网上政务服务事项、优化网上服务流程、创新网上服务模式、信息公开、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的融合发展、基层服务网点与网上服务平台的对接、信息共享、制度标准规范、网络和信息安全保护等多个方面,发挥互联网技术的驱动和赋能作用,[58]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可以看出,此阶段的改革不再局限在网上审批、网上办事的层面,而是依托互联网技术的网上办事、流程优化、信息共享与公开、保障机制及制度建设等政务服务的综合改革,大幅拓宽了网上行政审批的改革范围。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2021年,“数字中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59]2022年4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数字政府建设的顶层方案。在数字政府的建设框架下,“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开始出现迈向智慧政务的趋势。智慧政务以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为标志,通过深度学习用户习惯,提供高效便捷、精准化、个性化、高质量政务服务。这不仅要求政府持续推进机构改革和流程再造,更需要在政务服务改革的不同场景下,准确发挥各项技术的优势,突破以往的改革壁垒和难题。目前中国正处于智慧政务建设的起步阶段,新技术赋能之下的政务服务改革也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