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

当然,我并不是要单纯将椰子的一个漂流地看作原始日本人的登陆地点。然而至少在日本绵延数千米的海岸线上,常有异邦漂来之物的区域十分有限,因此长久以来不为人所知这一点可作为参考之一。同时,那些手拿一张学校地图就妄加猜测,说什么此处距离较近所以应是由此登陆之类的空口无凭的说法,则应该受到耻笑。

“八重的汐路(yaenoshioji)”[47]一语曾屡次被和歌、物语所使用,然而只有那些无名的海上勇者曾经思考过这一词语中所包含的无穷力量。若仅是较大洋流在正常情况下的流向,自古以来作为书本知识我们也可掌握。然而,洋流的流向有时会发生巨大变化,或是改向或是分叉,其流经之处无不受其影响,而这种特殊情况还并未成为人们心中的早已熟知的常识。正如近年来取得巨大进展的海底调查使我们发现了许多新的海洋法则,在天空与陆地的各种各样的互动中,作为海国人不得不知之事仍如夜空繁星般无限存在。尤其如风知四季、浪起有时这类小规模区划中出现的种种变化,对船只的航行有何种程度的推助、妨害抑或强制等关于日本的海洋知识,在漫长的岁月里,只是那些将生死托付于此的人们,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体验过而已。当然,因为这是关乎命运的重要知识,于教于学都需倾尽全力,其执着之心或许能够超越世间普通的学问授受,可悲的是生活在陆地上的人们对此都未有任何关注。存在于我国各个角落的海上知识中,许多都已经成为便于记忆的谚语形式,至今还散落在这片土地上,却很少有人试图将它们收集整理。而在这个世界上,使用动力的时代逐渐到来,大批桑名屋德藏[48]式的人物都已老去,后继无人。位于各个港湾的日和山[49]也大部分都沦为了游乐园。古今两条地理学的脉络都已被填埋,使得我们更加难以追寻海上之路的足迹了。

如果可以认为漂流是最初的交通方式,那么日本人的故乡必定位于不远的地方。人类不仅不会像椰子那样可以无限制地在海上漂流,就算能够侥幸活命并判断此岛适于居住,也要返回故乡备齐必要的物资,并与妻小从长计议。这种计划能够成功的情况十分有限,因此我们现在要想寻找当时符合条件的海岸并不困难。出生在动力航行的时代的人们最容易忽视的一件事,就是过去航海者具有的惊人的忍耐力,对于他们来说,一年一次的往返是家常便饭,而这一周期甚至比农夫从播种到秋收的等待时间还要更久。若只把这一品质看作一种习性,那着实遗憾。近世的鸟岛漂流故事中,也曾有三组在海上遇险的人们通力合作逃出荒岛的故事,其中,有个人一直在等待机会的到来,这一等竟然就是二十年。除了寻找少量食物用以果腹之外,他丝毫不费力劳作,只是一心观察风势与浪潮的配合,等待时机的到来。拥有如此坚定的毅力,他恐怕可以被称作东方的鲁滨孙了吧。若距离稍近且能够修理船只的话,他也一定能够更早在故乡的海边靠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