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CEO对话:从优越到关怀
- 陈志辉 谢冠东编著
- 1194字
- 2025-04-01 04:51:27
如何建造戶戶向南的住宅項目
韋:除了鼓勵同事外,還有甚麼方法推動他們工作呢?
王:要因材施教:有的同事喜歡迎接挑戰,發揮新意念,對這些同事決不可凡事說「不」;倒要相信他們,給予他們嘗試的機會。有的同事則要受壓力才會工作,所以一定要監督他們。要視乎不同性格來推動同事,不可一概而論。
韋:你曾否否決一些瘋狂的意念?
王:我經常都這樣做了。
韋:但你不也是充滿點子的人嗎?
王:沒錯,但點子有分創意的和瘋狂的,要小心分辨。
陳:那你以下的成名點子是創意還是瘋狂?發展商要求你興建「戶戶向南」的屋苑,你如何做到?
王:這項目在上海,跟香港的太古城相像,是中產人士聚居之地,名為「瑞紅新城」。因樓市不景氣,項目的第一期虧了本。到了第二期,公司再沒有人想做這項目了,老闆就交給我做。第一次開會,在座的都是香港同事,而上海同事則因職級較低而未能出席會議。地產是很本地化的行業,不聽本地人的意見是行不通的。所以,我當時就宣佈散會了,想約好上海的同事才一同開會。
這個項目採用「圍合式」概念,樓宇環繞花園,故只有一面可以向南,但上海人很喜歡向南的單位,因為向北的單位在冬天特別冷。可是如要戶戶向南,就只能建一排一排的單位,不能採用圍合式概念,連項目設計師也感到頭痛。突然,我靈機一動,想起不一定要向「正南」才是向南,向「東南」或「西南」的單位也可稱為「向南」,只要興建樓房時把樓宇稍稍偏向南方,不就能「戶戶向南」了?而向北的位置可以建矮矮的商場,善用向北的不利位置之餘,也不會影響住戶景觀,就這樣,問題解決了。可是,故事還未完結:興建樓房時要計算容積率,希望盡用每一寸土地,以獲取最高盈利。為滿足容積率,設計師竟然在示範模型的花園中加了一棟樓宇,這做法當然不可行!試問有誰願意住在花園裏,讓周圍樓宇的住戶飽覽其一舉一動呢?我遂要求設計師儘量把已有樓宇的實用率增加,以達致目標容積率。設計師起初表示苦無辦法,經我再三鼓勵,終於達到目標:興建住宅樓宇是有高度限制的,超過了一百米就會令成本大幅增加,故不宜以增高來提升容積率;我們選擇改動樓宇的形狀和寬度,設計師把某幾棟樓宇的格局由「一梯四夥」改為「一梯五夥」,就成功提高容積率了。當時碰巧內地樓市起飛,「瑞紅新城」第二期的盈利甚豐,更把售賣第一期所虧蝕的一併賺回。
韋:這次能夠化險為夷,全靠多動腦筋,對嗎?
王:沒錯,當然也要有膽識。當時,我反對在花園中建樓宇,但其實也未想想好如何解決容積率問題,只是我看起來胸有成竹,令同事都相信一定有解決方法。我堅持「保留整體概念」,也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動腦筋,就能解決問題。
陳:我知道你從示範模型中把那棟樓宇一下子拔起,一定令同事很敬佩吧!
王:這動作是相當威風吧!過了這麼多年,很多同事都還記得那一幕。我想,要是只對着圖紙空談修訂,是沒有震撼力的,一定要把想法意象化,同事才會對這修訂印象深刻,並相信這一着確實可行,願意用心思考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