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奇幻逆緣》電影塑造企業文化

陳:是甚麼事情觸動了你的靈機,令你把樓宇模型一下拔起呢?

王:我的思考模式不受框架限制,往往在別人想第一件事之時,我已跳往思考第三件事了。同事都怕跟不上我的思考模式,會也怕我即時看出他們所提方案的漏洞,所以都不敢和我說話。

韋:因此,你提醒同事要多反思,多問「有何不可」(why not),是嗎?

王:是的。面對新思維、新方案時,大家只會問「為何要這樣做?」而我的反應就是「有何不可?」我第一天到新昌營造上班時,就寫了一封公函予全體同事,勉勵大家培養「有何不可?」的精神,重新審視工作。想出創新理念時,不要怕困難,不要怕打破傳統框架,要問自己「有何不可?」

陳:新公司沒有文化背景,要推行全新的文化不難。老牌公司則已有持之以久的文化,我相信單靠一封內部公函難以轉變,你還採取了甚麼方法移風易俗呢?

王:首先,必須與高層人員詳談建築業的嚴峻營商環境和重重挑戰,讓他們和你思想一致。只有高層人員接受了你的想法,他們才會願意繼續推動,在公司內層層滲透。與一般員工溝通時,也要採取較通俗的手法,不能予人高高在上之感,否則他們覺得你在說教,沒有真正了解他們的實際工作情況。我很喜歡看電影,最近有一套名為《奇幻逆緣》的電影,講述主角一出生就是七八十歲的老人,愈活愈年輕,到死時變回嬰兒;與主角同齡的人都是慢慢老去,他卻越來越年輕。電影最後一幕中,主角的女朋友抱着一個嬰兒,而這嬰兒就是主角了。適逢新昌實業踏入七十週年,作為一家相當「年老」的公司,務必要像《奇幻逆緣》的主角一樣,愈來愈年輕,愈來愈有活力,才能保持競爭力,所以我期望同事為公司注入新要素。以電影為喻,同事更容易明白我的想法。

陳:你是如何想到把電影和管理扯上關係?

王:我也不知道。我很喜歡「講課」,有一次愈講愈興奮,然後就像觸電似的,「叮」一下,「奇幻逆緣」這點子就來了。有時候,好的點子是自然而然的,只要習慣了這種思維方式,就能不時從生活中的微細之處,如聽過的一首歌,看過的一齣電影中發掘絕佳的點子。要是每分每刻只想着工作,不懂享受生命,就永遠無法跳出框框,無法想出與眾不同的新意念了。